教育因求真而绽放——记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第一中学北校区校长刘金民-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9/29 18:24:29
来源:新华网

教育因求真而绽放——记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第一中学北校区校长刘金民

字体:

  初见刘金民,他脸上带着质朴的黝黑,却漾着格外真切的笑意。“快进!会议室早拾掇利落了!”他一开口便是快人快语,手已熟稔地引着路,可偶尔卡顿的话语,又悄悄泄露出面对来访者时些许的紧张。

  四十多岁的年纪,正是教育者沉淀经验、挥洒热忱的黄金阶段。当我们说明此行是为探寻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美好教育”的实践而来时,他眼中瞬间亮了起来——那不是寻常的寒暄,而是迸发出对教育理想热切的希望。

图为康巴什第一中学北校区校长刘金民

  这位在康巴什小有名气的历史老师,本可以在熟悉的讲台前不断深耕。命运的转折出现在2022年,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降落在他肩上:带领27名教师,在借来的场地里创办一所全新的学校。没有现成的规章,没有成熟的体系,甚至连固定的教学楼都算不上,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带领这群人,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刘金民坚定地说,“把每一分力都用在孩子身上,教育是慢功夫,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干。”

  短短三年时间,用“求真”的办学理念,一中北校区首届中考就冲进全市最前列。在康巴什的土地上,“种”出了一所让家长放心、让孩子发光的学校。

  理念为魂:让课堂长出“真”模样

  “教育来不得半点花架子,所有活儿都得围着孩子的成长转。”刘金民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为了让教学不浮在表面,他带着团队扎进课堂改革,并把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杜威的“从做中学”贯彻到教学理论里,同时对照“五育并举”的要求,一点点磨出“思维课堂·五真路径”:创设贴近生活的真情境,布置解决实际问题的真任务,突出学生自主探究的真主体,传递系统扎实的真知识,实施多元全面的真评价。

图为康巴什第一中学北校区老师正在授课

  “以前教学是在‘教知识点’,现在是引导孩子‘学方法’。”一位老教师道出了课堂的变化。在学校“真趣舞台”上,学生们有模有样地表演;“创客空间”里,学生可探索创新;每层楼梯转角处的“五常图书阁”里,总有人捧着书看得入迷。刘金民说:“要让孩子在真实的场景里学真东西,这才是教育该有的样子。”

  实践为基:因“材”施导,铺就成长赛道

  “让每个学生都被看见、被认可,是教育最基本的责任。”面对生源多样的情况,刘金民始终践行“面向全体,教好每名学生”的义务教育要求,用个性化支持为不同学生搭建成长阶梯。

  针对学科成绩相对较弱的学生,学校推出“特长培养计划”,既不额外收费,也不占用学科课程时间。2024年,学校选拔20名学生开展专项培训:文化课老师为其量身定制“低梯度教案”,从基础知识点补起,帮学生跟紧教学进度;音体美老师则一对一辅导,挖掘孩子的特长潜力。最终,16名学生凭借特长顺利考入理想的学校。其中,一名学生更是通过声乐特长考入自己理想中的高中。“没有刘校长与各科老师如此的付出,我家孩子根本不可能考上。”孩子母亲满怀感激之情地说道。

  刘金民曾对教师们严肃地说,“我们不能盯着分数‘一刀切’,而是帮每个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

  一中北校区以精准赋能助优,用心托举扶“潜”,真正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

  攻坚为刃:用“实”字敲开信任门

  建校初期的难,刘金民至今记忆犹新。没有固定的体育课场地,只能借附近学校的操场。不少家长们私下嘀咕:“这学校靠谱吗?”面对质疑,他没辩解,反倒把自己的工作经历、个人电话全公开了:“有问题随时找我,不用绕弯子。”

图为康巴什第一中学北校区校长刘金民看学生们下围棋

  一中北校区高瑞芳老师不无赞叹地说,“学生的事就是天大的事”,这不是喊口号,而是刘校长每日奔走的方向。

  他还定了条规矩:定期举办校园开放日,设立咨询台,把家长和社会的审视转化为具体问题,能解决的当场给说法,解决不了的就开会研究并制定解决方案。

  每天清晨,他会准时在校门口迎接学生,课间和孩子们一起劳动、聊天,课后和教师们一起研讨教学——“把学校当成家,把老师当同志,把学生当孩子”,正是这份真诚与务实,渐渐打消了家长的顾虑。

  学生张浩峰给我们说道,“刘校长课间总会出现在楼道或篮球场地上,偶尔还会跟我们比试一下。”

  正在图书阁看书的学生王思语对我们说,“这里给我带来了家的感受,刘校长是个十分温暖的人,学校里一切都十分舒适美好。”

  生态为壤:借着政策的“梯子”往上走

  “一中北校区能起来,离不开政策的‘硬支撑’。”刘金民从不避讳这点。

  康巴什区委、区政府每年把25%的财政收入投到教育,连续两年给一中北校区拨专项资金,修校舍、添设备,硬件一下子跟上了;教体局推行的“集团化办学”更像给学校搭了“梯子”。

  作为康巴什第一中学教育集团的成员校,北校区与主校区实现“理念共识、管理共融、师资共享、资源共建、教研共促、课程共育、评价共振”。

  截至2025年9月,已有32名来自主校区的骨干教师交流轮岗至北校区,占教师总数近两成。通过常态化备课研讨、教师跟岗学习、跨校区学科教研等机制,北校区教师的专业能力快速提升。

  刘金民感慨地说,“集团化办学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有了一中北校区的快速成长。”

  展望未来:以“智”续写教育新篇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浪潮中,刘金民又有了新想法:“下一步将打造智慧校园,依托数据分析精准匹配学生学习特点,推送定制化个人成长资源;同时联动家长与社区构建协同育人生态,让‘真实成长’拥有更绵长的养分。”

图为康巴什第一中学北校区同学们正在考试中

  从借址办学的艰辛起步,到蜕变为区域优质教育标杆,北校区三年的跨越式发展,既是刘金民“幸福教育,真实成长”理念的深度实践与成果答卷,更是国家教育政策落地生根的生动缩影。

  如今,162名教师在这里扎根,1547名学生向阳生长。刘金民眼角的笑意里藏着教育最本真的模样,也闪着“美好教育”璀璨的光。(王泽君)

【纠错】 【责任编辑:杨腾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