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呼和浩特9月30日电(记者贾立君)30日,内蒙古工业大学自主研发的“IMUT天工大模型”正式发布,标志着内蒙古首个工业大模型诞生,将为新能源智能化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工业大模型,是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能够理解和处理复杂工业数据的智能模型。其具有强大的计算和学习能力,可以预测设备故障、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并通过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够显著降低成本,增强工业系统的智能化和自主性。↵
当日,在内蒙古工业大学举行的“IMUT天工大模型”发布会上,内蒙古工业大学大模型研究院院长朱中洋介绍,作为国家重要新能源基地的内蒙古,海量发电运行、设备状态、电网调度数据,通过大模型激活,从而转化为生产力。他说,IMUT天工新能源大模型向全球开放API接口,打破地域壁垒,所有企业无论大小均可免费申请使用,让内蒙古的新能源智慧从草原走向全球舞台。↵
以往,新能源装备一旦遇到新发缺陷,必须停机维护,耗时耗力,还会造成巨大生产损失。朱中洋说,IMUT天工新能源大模型可直接自动生成高质量缺陷数据,实现装备不停机即可完成精准缺陷检测运维,帮助企业提升效益;该模型将逐步从发电端的风电、光伏运维,应用到电网端的智能调度等全流程关键环节,以“系列化模型+全场景覆盖”,重塑内蒙古新能源智能生态。↵
内蒙古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占峰表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推动能源转型、智能制造、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内蒙古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为此,学校整合信息、能源、电力、材料、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力量,联合智谱AI、凌云光、内蒙古数字发展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人工智能领军企业,组建了大模型研究院,聚焦“AI+能源”,重点开展面向工业场景的通用大模型研发,助力内蒙古能源经济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