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清晨,赤峰市红山区长青街道火花社区的“合众超市”刚开门,居民吕亚峰就拎着菜篮子走进来。“买二斤鸡蛋、一提卫生纸,这积分又能抵物业费啦!”他指着收银台旁的积分公示板笑盈盈地说。
超市货架上日用品整齐排列,价签上“社员价”与“积分兑换”的字样,正是红山区社区经济为群众生活注入的温暖与实惠。
社区经济的诞生,源于居民日常的“急难愁盼”。老旧小区下水道堵塞、双职工家庭孩子照看难、社区活动空间不足等细微却真实的需求,成为红山区深耕社区治理、厚植民生福祉的发力点。
为发挥居民主体作用,红山区指导各街道社区党组织广泛征求民意,针对无物业、无托养等问题,引导社区党组织以干部为骨干、聘用居民为职工,成立“兜底企业”补齐服务短板。长青街道火花社区,针对老旧小区多、物业监管难问题,创办物业企业接管弃管楼,实现“红色物业”全覆盖。同时创新嫁接商超运营,创办社区超市推行“消费额5%可抵物业费”模式,让居民一份钱享两份服务。最终盈利资金通过“微基金”反哺居民,用于疏通排水管线、安装充电桩等改造。
红山区积极发展社区经济,全区11个街道参与其中,31家社区社会企业蓬勃发展,累计营收185万余元。各社区立足自身资源与居民需求,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幸福配方”。
长青街道火花社区“物业+超市”双核驱动。社区党组织牵头成立物业公司,7名居民化身“专属管家”,让老旧小区焕发新生。“合众超市”的消费积分抵扣物业费模式,让“花一份钱享两份服务”的口碑传开,实现服务与经营良性互促。
西城街道“供销合作社”共享共富。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家城市消费合作社,由西城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搭建平台,10个社区、6个村以资源入股,引入社会资本。社员享受平价商品,还能通过“社员议事会”推动需求落地。2024年,平均每个社区获2万余元分红,均投入公益活动。
铁南街道文联路社区盘活闲置仓库,打造赤峰市首家社区非遗传承基地,开设皮影研学课、文创直播,让古老艺术走进现代生活。20多期培训班培养110余名“手艺人”,3000余件文创产品成“抢手货”,让居民在传承手艺的同时增加收入。
如今,这种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的社区经济模式,已在红山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红山区的社区经济恰似万家灯火,以持续暖意烘焙着共同富裕的愿景,这道“民生蛋糕”的滋味正愈发醇厚,芬芳将飘向更远。(记者 王塔娜)
原标题:红山区社区经济惠及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