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达拉特旗:办好实事 绘就民生温暖底色-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10/29 23:59:56
来源:新华网

内蒙古达拉特旗:办好实事 绘就民生温暖底色

字体: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将民生福祉置于发展核心,多措并举、持续发力,从教育资源优化到就业创业扶持,从医疗保障完善到养老服务创新,用一件件民生实事回应群众期盼,切实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夯实根基 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以前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每天接送要花很长时间,现在家门口的学校就有好师资、好课程,很方便。”达拉特旗家长王女士的感慨,道出了教育变革带来的民生温度。

  针对“优质校挤破头、薄弱校留不住人”的困境,达拉特旗以集团化办学为重要抓手,构建“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两横三纵”新格局,通过打破校际壁垒、整合优质资源、创新管理模式,推动教育资源从“单校突围”向“集团共进”转型,切实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

  达拉特旗将集团化办学纳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达标”核心任务,明确2026年通过国家验收、2028年集团覆盖率达80%的硬指标,形成“政府主导、教育牵头、学校参与”的推进机制。2023年起,相继组建5个核心教育集团,横向以第一小学、第五中学为龙头形成“一校多址”模式,纵向构建“幼—小—初—高”全学段贯通链条。同时,达拉特旗第一中学与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合作成立K15一贯制教育集团;通过“强校带弱校”的配对模式,12所薄弱校由此纳入优质资源辐射范围。

  管理、教学、师资三维联动激活内生动力。管理方面,达拉特旗实施“捆绑式考核”将总校与成员校发展深度绑定,每年投入不少于200万元专项经费保障集团活动落地,在统一办学理念的同时保留校际特色;教学方面,由集团总校牵头制定统一教学标准,通过联片教研、骨干教师“走教”实现“同步备课、优质授课”;师资方面,推行“青蓝工程”,集团内教师双向互派,如第五中学教育集团每年按毕业年级专任教师总数10%安排跨校任教,骨干教师占比不低于1/4,优先安排到成员校交流。

  在不断扩大“名校+”覆盖面的基础上,达拉特旗持续加大教育保障投入力度,从2024年9月开始,计划投入5.21亿元以上,实施校园建设十大提升工程,提升13所学校及周边环境,全面推进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统筹工程建设进度,切实让更多孩子实现“在家门口上好学”的心愿。

  改造后的达拉特旗第三幼儿园焕然一新,第十五小学西门通道变得开阔通畅,第六小学校园西侧围墙牢固整洁、空间明亮宽敞……一年来,随着“校园建设十大提升工程”扎实推进,达拉特旗一批校园正悄然“蝶变”。目前,该工程已完成5项重点建设任务,全旗学校人文环境持续美化,整体办学条件进一步优化升级。

  多元扶持 就业创业注入强劲动能

  就业是维系家庭幸福的“压舱石”。达拉特旗坚持就业优先战略,通过政策扶持、技能培训、平台搭建等举措,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确保劳动者“饭碗”端得更稳。

  今年,达拉特旗聚焦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提供“一人一策”精准帮扶,精准落实各项稳就业惠民生政策,包括岗位推荐、职业指导、见习机会等,精心组织职业技能培训、线上线下招聘等活动,拓展就业岗位、优化用工环境,扎实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达拉特旗开展“春风行动”“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招聘会等线上线下专项服务活动,线上主播与用人单位实时互动,详细介绍岗位需求、薪资福利及发展前景,招聘会现场工作人员通过发放就业宣传手册、解读就业政策等,打破了地域和时间限制,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搭建高效对接桥梁。

  对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以及16-24岁登记失业青年,在达拉特旗中小企业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可申请3000元/人一次性生活补贴。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参加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储备计划,在2年储备期内给予每人每月1000元的生活补贴。

  为提升劳动者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配度,达拉特旗建立政府、培训机构、企业协调联动机制,围绕清洁能源、化工、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绿色环保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就业市场需求,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旗各行业培训3000人以上。

  白塔街道恒润昌达羊绒衫厂的“订单式就业”让30余名下岗女工重拾技艺,在按件计费的模式下,月均收入达3000多元;西园街道深挖羢绣、手工编织等非遗技艺的就业潜力,将传统技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就业资源,常态化开展手工编织培训,累计83场培训吸引超3000人次参与……达拉特旗社区微工厂的“小而精”,正成为就业增收的“大引擎”。

  “每月能赚2500元左右,还不耽误接送孩子。”居民张翠说道。达拉特旗以社区为就业创业实践基地,社会组织提供专业技能培训,企业入驻开办“微工厂”,构建“培训—招聘—上岗”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既解居民就业之困,又为企业减负。

  老有所依 守护幸福“夕阳红”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民生关切的核心,也是达拉特旗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根本方向。如今,这一愿景正通过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基础设施的升级,加速照进现实。

  作为内蒙古“以地养老”服务中心诞生地,达拉特旗不仅盘活了村里的土地资源,更为村里的老人提供了坚实的养老保障,探索出一条“以地养老”新路径。

  达拉特旗王爱召镇作为传统农业乡镇,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占比接近六成。针对农村养老负担重、故土难离、缺钱养老等问题,镇里和南红桥村共同谋划,决定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方式实现“以地养老”。老年人将手中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到村集体,由村委会集中托管并进行股份折算,合作社、农民和养老院分别占股40%、50%和10%。

  村里将老人房前屋后零散的土地整合,建设南红桥村养老服务中心,配备餐厅、宿舍、医务室、活动室、蔬果大棚等功能区域,实现统一管理,为老年人提供就近便捷的养老服务。养老服务中心收益直接保障老人生活,既盘活了土地资源,又破解了农村养老难题。

  同时,考虑到农村老人“闲不住”的特点,村里还推行“积分养老”制度,将积分与农户劳动挂钩,参与土地股份合作经营的农户,可参与村集体项目的经营管理,通过劳动比例折算积分,在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的同时,为乡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此外,为提升养老品质,达拉特旗多个街道社区还建设功能设施完备的养老服务中心,设置医务室、疗护中心等功能区域,同步配套心理咨询室、阳光活动区等休闲空间,全面满足老年人生活照料与医疗护理需求,让养老生活实现从“有”到“优”的品质升级。(杨静)

【纠错】 【责任编辑:杨腾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