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装机容量1410万千瓦,探明亚洲最大碱矿,新增煤炭年产能1100万吨,投资27.53亿元提升农村电网……日前,在通辽市召开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专场新闻发布会上,通辽市交出的成绩单十分亮眼。
能源供应能力显著提升。截至2024年年底,该市在籍煤矿14座,年产能达5785万吨,较“十三五”末提升7%;电力总装机容量达2362.9万千瓦,是“十三五”末的1.9倍,年发电量751.22亿度,同比增长30%;天然气长输管道总里程达826.83公里,“气化通辽”工程稳步推进。
绿色低碳成为发展主色调。2024年,通辽市新能源装机容量达1410万千瓦,占全市电力总装机的60%,年发电量251.84亿度,占总发电量的约三分之一,全市用电量中绿色电力占比超24%。
针对高载能产业,通辽市支持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项目综合绿电占比可达70%。在霍林郭勒市、奈曼旗等地的园区实施增量配电改革,平均到户电价下降15%—27%。通过“绿电赋能、替代、招商”模式,成功培育绿电铝、风电装备制造、绿电制氢等产业集群,形成“绿电吸引项目—项目带动产业—产业促进绿电消纳”的良性循环。
战略资源勘查取得历史性突破。在奈曼旗探明天然碱资源量达20.77亿吨,同时探明石盐资源量13.74亿吨,是目前亚洲已查明资源储量中规模最大的碱矿,该矿权于2025年6月以68亿元成功出让,为千亿级产业集群奠定基础。霍林河矿区井田市场化出让收益达65亿元,新增煤炭资源储量20.1亿吨、年产能1100万吨。
能源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十四五”期间,通辽市累计投资27.53亿元提升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电压合格率均达99.9%,累计供应优惠“暖心煤”193.3万吨,保障农牧民温暖过冬。(记者 鲍庆胜 见习记者 贾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