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微米有多细?仅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万分之一。11月5日,走进内蒙古宏达压铸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只见工人们紧盯屏幕、调整参数,将加工精度稳定在这一量级。设备平稳运转间,一个个应用于雷达支架的核心零部件逐渐成形。这些看似普通的金属构件即将装配于国内重点装备项目。
“今年我们开发的一些新工艺,如高真空压铸工艺、局部挤压工艺等,让产品性能实现了质的飞跃。”公司副董事长幸晓光站在生产线前介绍。在他身后,10台总投资700余万元的新设备全速运转。这些“硬投入”换来的是企业发展的“硬实力”,目前企业开发的7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今年汽车核心零件供应量突破1600吨,营业额达7000万元。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眼下,以科技为核心的产业升级,已成为兴安盟众多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开辟新赛道的重要路径。
在内蒙古鑫嘉立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新生产线正有序运转,一卷卷耐盐碱专用滴灌带缓缓卷绕成型。“别小看这黑色胶带,它可是浅埋式防渗滴灌技术的关键材料,与水肥一体化技术高效适配,能为农业节水、增产增效打牢基础。”公司研发中心课题负责人贾林算了一笔账:采用水肥一体化系统后,每亩用水量从180立方米降至30立方米,人工成本降低80%,亩均增产12%。
数据变化的背后,源自技术创新的深层驱动。为强化核心竞争力,宏达压铸每年研发投入超500万元,26种进口替代产品相继问世,打通“研发—转化—量产”全链条;鑫嘉立铭则瞄准“极寒地区智能灌溉防冻技术”,投入500万元准备攻克难关,填补区域农业短板。
不久前,这两家企业双双入选2025年度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而在兴安盟,像这样的“潜力股”今年新增了13家,同比增长达550%。这亮眼成绩,不仅体现了兴安盟中小企业在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道路上的深耕成果,更成为撬动全盟产业升级、激活区域创新动能的关键支点。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完整的企业成长梯队。”兴安盟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海英说,该梯度培育体系涵盖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四个层次。今年全盟新增自治区级创新型中小企业25家,同比增长150%,培育步伐明显加快。
在宏达压铸副总经理宋洋看来,持续优化生产方式、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是企业快速成长的关键。“我们紧跟新能源汽车产业轻量化、集成化的需求,加大研发投入,开发一体化压铸部件,为产业链升级提供稳定支撑。”而在内蒙古鑫嘉立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李爽的规划中,企业将依托“专精特新”资质,构建“技术+服务+培训”的本地化支撑体系,助力扎赉特旗打造区域性节水示范样板。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十五五’时期擘画了清晰蓝图,明确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线。”王海英表示,下一步,兴安盟工信局将继续主动作为,激发创新活力,聚焦工业领域动能培育与产业升级,持续完善梯度培育体系,鼓励企业在细分领域做精做深,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配套等领域加大核心技术研发,推动更多“进口替代”产品规模化量产。(记者 高敏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