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紧扣“引人入呼、聚才兴业”导向,系统推进产业引人、平台聚人、政策留人,推动青年成长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彼此成就。自2022年启动“十万大学生留呼工程”以来,累计吸引18.54万名大学生等青年在呼就业创业、扎根筑梦,城市人才吸引力与承载力持续增强。
政策牵引释放城市“青和力”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锚定“人才强市”战略和“宜业城市”建设目标,迭代形成以“人才强市25条”为核心的“1+N”人才政策体系。因地制宜出台“引人留人18条”“促进人口集聚16条”等政策措施,覆盖青年从“落脚”到“安家”、从“立业”到“成才”的全周期需求。2025年,呼和浩特市发放就业补贴、创业贷款、租购房补贴共计1.8亿元,惠及大学生等青年群体10305人,把政策“含金量”转化为服务“保障力”。
呼和浩特市紧扣“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服务理念,构建从顶层设计到终端见效的政策闭环,开发上线“呼和浩特市人才就业服务平台”,形成集人才招聘、人才认定、人才地图为一体的全新人才服务体系。大学生租购房等各类补贴实行“掌上即办”,办理时间缩短80%,让青年在高效、温暖的服务中,感受青城诚意与温度。
活动聚能创造就业“青机遇”
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人社部门创新性开展“五进高校”促就业行动,打通校园到职场的“最后一公里”;实施“技能照亮前程行动”,精准提升培训就业转化率;培育“丁香扎根”“青城有约”“青心于此、城心相邀”等特色服务品牌,以暖心服务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
呼和浩特市以“场景革命”破解就业市场“信息茧房”,围绕市场需求分众分类打造189场线下特色招聘、534场线上直播带岗活动。招聘会现场设政策解读、培训对接、AI简历制作等12个特色服务专区,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政策服务齐驱”全链条就业服务体系。依托高校资源优势,联合6所高校设立“毕业生留呼就业服务站”,梳理27条政策清单,组建“人社专员+院校导师”服务团队,打通政府、企业、高校间信息壁垒,构建起“全时段、全覆盖”的就业服务网络。
产业筑基打造创业“青生态”
呼和浩特聚焦“六大产业集群”,持续擦亮“中国乳都”“中国云谷”“绿色算力基地”等城市名片,为青年搭建广阔的创业舞台。聚焦“产业发展+创业”,创业扶持力度进一步升级,市人社、科技、团委等9部门联合启动实施“青创助航”创业服务行动,持续深化创业培训贷款+补贴+孵化+活动“五创联动”创业支持体系,为青年创客提供全周期“陪跑”支持,让青年的努力更有“奔头”。
呼和浩特市持续建强创业导师队伍,目前已组建124人的专业化创业导师服务团,建成内蒙古首家青年创业指导服务站,形成“导师引领+专业服务”双轮驱动模式。今年以来,举办创业沙龙、创业培训班、创业训练营142期,培训指导青年创客5000余人。启动“初创企业陪跑计划”,为560家企业提供涵盖财税管理、资源对接、成果转化等12项专业化服务,实现从“单点帮扶”到“全链赋能”的提质升级。
呼和浩特市人社局就业促进科科长杨占雄表示,我们将启动“青年拎包创业计划”,整合资源、搭建平台,让更多优秀项目在青城落地生根。
服务暖心营造人才“青栖地”
呼和浩特市聚焦青年群体生活关切,为青年搭建就业创业的广阔舞台,对青年群体住房、教育、医疗等诉求件件有回应。
今年,呼和浩特团市委上线10家“青翼栖所”青年驿站,分布于市域内交通枢纽、人才市场周边,为求职创业青年提供5天免费住宿、就业咨询、创业指导、人才交流“一站式”落地服务。截至目前,已经有近千名青年从这里出发,开启了他们与青城的奋斗故事。
在解决短期落脚需求的基础上,呼和浩特市持续深化“实物租售+优惠减免+货币+补贴”保障模式,加快青年社区、人才公寓建设。在办公密集、租住需求大的中心城区和临近轨道交通的城郊核心区推进宿舍型、公寓型住房改造建设,解决外地青年过渡性住房需求,让留呼青年尽早实现从“异乡客”到“青城人”的转变。(乌日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