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在内蒙古梅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组装好的固体储热供暖设备整齐排列,该设备通过将电能转换为550℃以上的热能存储,在用户需要使用时再以热水、热风或蒸汽方式输出。
“固体储热供暖设备能有效消纳绿电,而我们投资2.6亿元建设的梅捷零碳工厂现在已竣工,投产后内部用能系统将使用可再生能源光伏发电,用于生产生活的用电、制冷和制热,真正做到多能源互补协调。”公司董事长助理庞静说道。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增强绿色发展动能。立足丰富的绿电资源,赤峰市围绕自治区战略部署,以绿电直连为代表的新型电力系统解决方案成为赤峰驱动零碳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引擎。
绿电直连,指通过专线连接新能源电站与用电企业,符合“直连电力”模型,好比给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修了一条“私人高速”,从发电站直达用电方,彻底解决了“绿电不绿”溯源难的问题。
绿电直连,为何赤峰能行?
资源禀赋是先决条件,赤峰是内蒙古清洁能源大市,风、光年等效利用小时数分别最高可达4000小时和2000小时,截至2024年底,赤峰市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000万千瓦大关,占比高达64.2%,分别高于全国、全区22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
6月23日,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申报要求的通知》,推动了工业园区绿色供电、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全额自发自用新能源等类似绿电直连项目的建设和发展。
借助政策东风,赤峰迈出绿电直连新步伐。今年7月,由远景科技集团打造的全球规模最大的绿色氢氨一体化项目在赤峰正式投产,项目一期年产32万吨绿色合成氨,成为全球首个商业化运营的绿色氢氨工程。远景科技集团依托自主研发的能源大模型和气象大模型,打造了全球最大、能源大模型驱动的AI电力系统,实现100%绿电直连,做到风光储与氢氨醇生产的动态耦合。
依托绿电直连有了高效稳定的新能源消纳,远景联合合作伙伴持续探索。10月17日,全球首台氢氨双燃料燃气轮机机组在元宝山产业园区完成第100次整机点火试验,成功率100%,这是全球唯一实现氢、氨、天然气三种燃料可切换的设备,打通了“风光绿电—绿色氢氨—绿氢氨发电”的完整链路。
绿电直连,赤峰已稳步前行。今年,赤峰东山铝业50万吨电解铝、万泰新材55万吨铬铁合金等6个总装机263万千瓦的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现“当年纳规、当年核准、当年开工”,绿电直供消纳新能源建成装机规模突破300万千瓦,为赤峰工业倍增行动提供坚实支撑。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十五五’时期擘画了清晰蓝图,明确了要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赤峰市能源局局长王伟东说,“赤峰市将着力构建‘双倍增’‘双提升’‘双转变’新能源产业发展主框架,打造自治区绿色能源综合应用示范区,自治区总装机规模4000万千瓦清洁能源基地,国家绿色高载能产业承接基地,国家氢能区域试点城市和自治区绿氢产业先行区、绿色氢氨醇一体化产业基地,自治区储能产业基地,蒙东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基地‘一个示范区、五大产业基地’新能源全链条产业集群。”
“十五五”期间,赤峰绿电直供消纳新能源建成装机规模将力争在“十四五”基础上翻两番,达到1500万千瓦。全市新能源总装机规模在“十四五”基础上翻一番,达到4000万千瓦,赤峰将逐渐构建成“低电价、低能耗、大规模、高比例”的绿色能源供给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记者 肖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