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映公益电影732场次,惠及群众超10万人次;建立“点单”机制、设置专场,放映内容“对胃口”;推行“1+N”场景套餐,构建覆盖更广泛、受众更多元的放映服务网络……2025年,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以机制创新破题、以服务升级提质,推动公益电影从“单向输送”模式向“供需匹配、场景多元、群众参与”的“多元服务”模式转型,让光影力量深度融入基层生活,切实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

2025年的夏天,乌兰浩特市的群众在夜晚遛弯、跳广场舞之余,又多了一项新选择:看露天电影。8月的夜晚,星星还没布满天空,在天骄街道红星社区城市之星小区的院子里,露天电影已经布设好,居民三三俩俩或搬着小板凳儿、或带着小棉垫儿,大家围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看电影。“今天播放的电影是哪吒2之魔童降世,真是太好看啦。平时没时间去电影院,现在在家门口就看上,不仅重温了童年的美好回忆,还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现在感觉小区的氛围越来越温暖了。”居民王丽丽看过电影后幸福感满满。
在公益电影放映过程中,乌兰浩特市打破“我放你看”的固有模式,建立“点单”机制,通过线上票选、线下问卷、入户走访等多元方式,精准收集群众观影需求,形成涵盖红色经典、故事影片、动画影片等类别的“群众点单”数据库,其中,红色影片因适配全年龄段受众成为热门选择。同时,还分类设置专场,针对留守老人、儿童等特殊群体推出定制化放映服务,开设“温情专场”,通过播放经典老片与动画电影,让放映服务精准贴合特殊群体需求,既丰富了老人的精神生活,也为儿童带来欢乐,让公共文化服务更有温度。

在广袤乡村,公益电影更以最质朴的姿态融入群众生活,村委会大院的空地上、文化活动广场的星空下,都是天然的放映场。每到放映日,村民们早早搬来小板凳等候,孩子们更是像过节一样兴奋不已。当银幕亮起,精彩的剧情展开,老人们看着熟悉的经典影片,回忆着过去的岁月;年轻人则更喜欢观看当下的热门大片,感受时代的脉搏;孩子们被动画电影吸引,笑声此起彼伏。丰富多样的影片,让乡村的夜晚不再寂静,更成为了邻里间拉近距离、增进情谊的情感纽带。
乌兰浩特市还通过打造“电影+”融合场景,以流动放映为核心载体,搭建综合服务平台,推行“1+N”场景套餐。围绕“光影北疆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等主题,在放映现场同步设置义诊义剪台、政策宣讲台、志愿服务台,将映前等待时间转化为“黄金服务时段”。
“今年,我们开展了“电影+健康”“电影+普法”等融合活动130余场。同时,结合农时开展“电影+微宣讲”,由政策宣传员讲解惠农政策与农技知识,实现文化传播与实用服务双赢。”乌兰浩特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子聪介绍。
2025年以来,乌兰浩特市已累计放映公益电影732场次,直接惠及群众超10万人次。从照亮乡村夜空的露天银幕,到充盈社区广场的欢声笑语,如今,公益电影已深度嵌入乌兰浩特市基层群众生活,不仅成为传递主流价值、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关键载体,更将文化惠民工程落到实处,打造成群众满意的 “民心工程”,为乌兰浩特市基层治理与文化繁荣持续注入强劲动能。(梁子晶、王紫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