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体育精彩纷呈
内蒙古自治区是以蒙古族为主体,包括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朝鲜、满、回等少数民族的民族地区。蒙古族自古以来就能骑善射,早在13世纪就以精于骑射而闻名于世。蒙古族的那达慕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体育活动形式。元朝曾规定射箭、骑马、摔跤为蒙古族男子的必备技能,称为“男儿三艺”。其他少数民族也有各具特色的体育活动。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发展内蒙古地区的民族体育运动,把发展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作为贯彻民族政策,增强民族团结的一项重要任务。1948年,内蒙古自治政府举办了传统的那达慕大会。1949年后,内蒙古体育运动委员会在牧区多次举办民族体育训练班,研究改进了摔跤、赛马、射箭的服装器材,提高技术水平。随着民族体育的蓬勃发展,一些民族体育项目逐步成为内蒙古的优势体育项目,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得了优异成绩。
摔跤是蒙古族群众喜爱的体育活动。自治区一直把摔跤列为重点项目,使摔跤运动长盛不衰。1953年,内蒙古首次派摔跤选手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大会,在5个级别的比赛中就夺得两项冠军。从1953年至1987年,内蒙古摔跤队在历年全国比赛中,共获得金牌183枚,银牌120枚,70名运动员荣获运动健将称号。摔跤是内蒙古获得冠军最多的体育项目,至今仍在国内保持明显优势。1979年以后,内蒙古摔跤选手多次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比赛并获得较好的成绩。在第23届奥运会上,呼日查获48公斤级第4名,官布尼玛获57公斤级第7名;在第11届亚运会上呼日嘎夺得130公斤级冠军,宝玉夺得100公斤级冠军。他们的成绩改变了中国摔跤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榜上无名的状况,为中国争得了荣誉。
马术在内蒙古有着雄厚的群众基础。内蒙古在1952年就建立了马术队。1953年,内蒙古马术队首次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大会 ,并以精湛的技艺博得了观众的称赞。在1959年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上,内蒙古马术队夺得了男子赛马、女子赛马、男子障碍赛马和马球4项团体冠军,共取得12枚金牌,是当时内蒙古各运动队中获得金牌最多的队。在以后的比赛中,始终保持了较强的实力。1985年举行的全国马术锦标赛上,内蒙古队夺得了8个项目中的7枚金牌;在1986年全国马术锦标赛上,又取得8个项目中的5枚金牌。内蒙古马术队还改革和创造了140多个表演和比赛动作,如超越障碍、乘马射箭、乘马斩劈、马上技巧、大小马球、马上多人表演,经常为国内外来宾表演,受到好评。
射箭是蒙古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内蒙古射箭队曾叱咤箭坛,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50年代,布和敖其尔、敖木拉西、李成等,曾连年夺取全国冠军。60年代,以乌日哲为代表的射箭女队曾在5年中连破8项全国纪录,4次出国比赛取得好成绩;以赵连璧为代表的射箭男队,也多次打破全国纪录,并在出国比赛中多次夺得冠亚军。在1975年举行的第3届全国运动会上,内蒙古射箭队仍保持了较强实力,男队取得了全国冠军,并打破了团体总分全国纪录,蒙古族运动员陈普光夺得个人全能冠军;女队也获得全国冠军,蒙古族运动员扎拉嘎获得个人全能亚军。
曲棍球是达斡尔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1957年,呼伦贝尔盟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曲棍球队曾到呼和浩特市进行表演,受到各族观众和体育界的瞩目。1978年,内蒙古正式建立男子曲棍球队,在当年全国第一次曲棍球比赛中就获得冠军,成为国内劲旅。内蒙古女子曲棍球队于1984年组成,到1987年已获得3次全国冠军,成为国内强队。在1987年举行的第6届全国运动会和1993年举行的第7届全国运动会上,内蒙古男女曲棍球队都获得冠军,为自治区争得了荣誉。鄂温克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有套马、赛马、狩猎、摔跤等。每到夏季,在举行传统庆丰收的来阔勒节和宗教节日敖包会上,都要进行精彩的体育比赛。鄂伦春族是生活在大兴安岭原始森林中以狩猎为主要生产活动的民族,其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是射击,每年农历正月初三举行射击比赛。各民族的体育活动精彩纷呈,比赛极具观赏性。
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内蒙古运动员多次创造优异成绩。1995年11月,内蒙古选手在昆明举行的第5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共夺得10项冠军,金牌总数与云南省并列第一。内蒙古民族体育运动在不断发展中,不仅促进了内蒙古群众体育运动的开展,也推动着自治区现代体育运动的发展,并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庆格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