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 |
3月,撤销中共晋绥边区委员会,雁北地区划归晋西北,成立中共绥察区委员会,白如冰任书记,白成铭任组织部长,王聚德任社会部长兼宣传部长,于占彪任武装部长,王建功任秘书长,下辖绥西、绥中、绥南3个地委。 4月15日,绥察行政公署成立,杨植霖任主任,苏谦益任副主任,下设财政、建设、教育、蒙政、秘书五处和军事部,下辖绥西、绥中、绥南、绥东4个专员公署。专署下设一批县、区基层抗日民主政权。 5月1日,《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颁布,其中规定“根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 6月30日,陕北公学正式建立民族部,共有学员180余名,包括蒙、回、满、汉等民族。9月18日,延安民族学院创建,院长高岗,副院长高克林,教务长乌兰夫,全院聚集了蒙、回、藏、苗、满、彝、汉等7个民族的200多名优秀青年,其中蒙古族学员占40%。1942年夏,学员增到300余名,编为7个普通班。1944年夏迁到陕甘宁边区定边,称三边公学民族学院。1945年又迁到伊盟鄂托克旗城川,时称城川民族学院,在伊盟招了50多名学员。 7月,抗日联军第3路军再派第3支队在王明贵、王钧带领下三进呼伦贝尔,与鄂温克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人民一起抗击日伪军;9月,又派第9 支队进入呼伦贝尔,在政委郭铁坚、参谋长曹玉奎等带领下,与日伪军浴血奋战,郭铁坚、曹玉奎等大部分指战员壮烈牺牲。第3支队和第9支队于1942年初和秋天分别撤到苏联境内。 10月1日,颁布《绥察行政公署施政纲领》,规定了绥察行政公署的性质与任务,它是绥察境内抗日的各党各派各民族各阶层团结抗日的民主政权。它先后制定、颁发了50多个法令、训令、条例、办法、通令、布告、决定、指示等,包括了统战工作、蒙古民族工作、伪军伪政权工作、群众工作、妇女工作、民族工作等诸多内容。 11月,蒋介石任命陈长捷为伊盟守备军总司令,率大批国民党军队进驻伊盟,实行所谓“党政军一元化”政策。之前,国民党在伊盟已经设立了“伊克昭盟保安长官公署”、“蒙旗宣慰使公署”、“察绥蒙旗党务特派员办事处”和“达拉特旗民众组训处”等机构。国民党在第二次反共高潮中力图加强对伊盟的控制。 是年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的阶段,斗争更加残酷。2月3日,大青山骑兵支队二团团长王贤光在绥中小南沟战斗中殉难;3月19日,中共土默特旗蒙古工委主要负责人、中共绥西地委蒙民部长贾力更,在带领一批蒙古族青年启程赴延安时,在绥西张启明沟与日伪军遭遇而壮烈牺牲;10月28日,中共绥察边区委员会社会部长、绥西地委书记王聚德、蒙古抗日游击队队长高凤英,在绥西万家沟小火烧被日伪军包围,在激烈的战斗中为国捐躯。 |
||||
1942年 |
2月5日,中共晋西区委员会根据日寇在大青山实行“施政跃进”运动和“三光”政策,作出《关于绥远工作的指示》,指出绥远敌占区的工作总方针是坚持游击战争,坚决执行隐蔽政策,积蓄力量,以备将来。 5月,八路军冀东抗日根据地组织路北武工队,开辟承(德)平(泉)宁(城)地区敌后抗日斗争,建立了4个区级抗日政权。11月,冀东军分区派主力11团和12团700余人跨越长城,进入热河南部地区。11团参谋长高桥率200余人攻占了宁城洼子店、黄土梁、八里罕等伪警察署。翌年2月,主力撤回关内,高桥率11团2连坚持敌后斗争,在宁城组建了两个抗日区政权。 7月18日,日军为了对大青山游击根据地实行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全面进攻的“总体战”和秋季大“扫荡”,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畑俊六视察了张家口、包头、归绥和大同,亲自作了部署。7月25日,日本驻蒙军出动日军一个机械化师团和一个骑兵联队,还有驻绥远、晋北的伪军,总兵力3万多人,在飞机配合下,首先分5路对绥中游击区进行“铁壁合围”。在绥中的大青山骑兵支队司令部、绥察行署机关、骑兵二团、绥中地委、专署以及当地县、区政府和游击队,与日伪军周旋8昼夜之后,骑兵支队于8月2日突围转移到绥南;8月4日,绥察行署机关也突围成功,在绥南游击作战后,军政领导机关转移到晋西北偏关,日伪军在绥南的“扫荡”也未能如愿。10月15日,日伪军又投入6 000余人的兵力,对绥西游击区进行“梳篦式清剿”,绥西党政军机关和骑兵3团与敌作战6次后转移,日伪军也无果而撤退。这是日伪军对大青山游击根据地规模最大最残酷的“扫荡”。 10月24日,绥察区党委与雁北地委合并为中共塞北区工委,高克林任书记,胡全任副书记,白成铭任组织部长,苏谦益任宣传部长,曹振之任城工部长,下辖绥西地委、绥南地委和雁北地委。同时成立塞北军分区,姚喆任司令员,高克林任政委;翌年1月,成立塞北行政公署,杨植霖任主任,苏谦益任副主任,撤销了大青山骑兵支队和绥察行政公署。 是年,国民党伊盟守备军总司令陈长捷在伊盟采取“一挤二压”的手段,一方面要把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力量排挤出伊盟,在陕甘宁边区的北方门户建立“北线反共基地”,另一方面对蒙古民族以“军事渗透”、“政治渗透”,“经济文化渗透”的政策,实行民族压迫。国民党特务暗杀蒙古族抗日人士,向不种地的牧民强征军粮,就连蒙古族妇女的头饰也被抢掠,强迫各旗保安队接受“训练”,充当其统治伊盟的工具,设立“屯垦督办公署”,宣布开垦30万亩牧场。
|
||||
1943年 |
2月21日,伊盟札萨克旗保安队官兵杀死追随陈长捷主使放垦的国民党驻伊盟党务特派员、蒙古人白音仓,陈长捷借机向札萨克旗派兵威胁,以武力推行其放垦牧场的计划。3月26日,该旗保安队和蒙古族群众被迫举行起义,包围了设在该旗新街镇的绥境蒙政会、国民党党务特派员办事处,扣捕了一些党政人员,杀死了顾兆忠等国民党官僚、党棍和特务。伊盟盟长沙王和大部分王公上层、喇嘛同情和支持起义,并向国民党当局提出反对开垦蒙地,拒绝在蒙地驻军,减轻派购军粮,按月给保安队发放粮饷等4项要求。这就是震动全国的“伊盟事变”。 3月,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一书出版,公然宣称中国的少数民族是汉族的大小宗支,否认中国少数民族的存在。 3月31日,国民党当局指令陈长捷、何文鼎出动伊盟守备军骑2师、26师主力进行镇压,以两个团在大炮掩护下进攻札萨克旗王府。4月1日,起义队伍和沙王被迫一同撤离王府,向乌审旗转移。4月15日,乌审旗保安队部分官兵和群众2 000余人,在大队长奇金山领导下举行起义,捕杀了在该旗的40多名国民党特务、官僚、党棍,捣毁其电台。鄂托克旗保安队也在阿拉庙集结,准备待机行动。5月5日,国民党军队占领了乌审旗王府。宁夏马鸿宾部弹压鄂托克旗和杭锦旗,马占山部震慑准格尔旗和郡王旗,傅作义部控制达拉特旗,国民党军队对伊盟各旗形成全面军事弹压的局面。 5月12日,沙王赞同中国共产党坚持团结抗日的大局,和平解决“伊盟事变”的主张,向国民党提出和平解决的6项要求:1、陈、何部队立即撤出伊盟;2、严惩肇事罪魁陈长捷、何文鼎,释放被捕蒙胞;3、赔偿蒙胞损失,救济被难蒙胞,抚慰被害蒙胞家属;4、保证蒙胞享有自治权、信教自由及保存风俗习惯的权利;5、保证蒙胞人权,不得任意更换军政职员和杀害蒙胞;6、免征蒙胞土地、驼马牛羊及粮食。蒋介石在全国舆论的压力下,不得不同意和平解决。经过4个月的反复谈判,国民党答应将陈长捷撤职,暂缓开垦蒙地和征派粮畜,暂撤札旗王府驻军,“宣慰”札、乌两旗。10月初,沙王和起义军民回到札萨克旗。 5月,中共冀东地委在热南建立了中共承(德)平(泉)宁(城)联合县工委和联合县办事处,黄云、周治国分别任工委书记和办事处主任;八路军冀东军分区也于6月份在联合县组建了第3区队,高桥任区队长,黄云任政委,下辖两个连,共约500人。之后,建立了8个区级抗日政府。热南地区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逐步发展起来。 7月,八路军塞北军分区派出安正福率领的武工队进入绥南蛮汗山,在和林县开展群众工作;同时派李佐玉、王瑜山率武工队回到绥中开展工作;骑兵1团2团也开到蛮汗山恢复绥南的游击战争。 7月12日,日军在归绥城内再次进行大搜捕,有100多人被捕入狱;根据被捕者的口供又捕了70多人。直到1945年5月5日的长达一年零10个月的审讯中,有49人被判刑,其中有中小学教师25人;有30余人惨遭杀害,其中有中小学教师23 名,职员4名。这是又一次“厚和惨案”。 10月1日,伪满洲国决定撤销兴安东、南、西3个省建置,改称兴安东、南、西3个地区,成立地区公署,成立兴安总省,辖兴安东、南、西3个地区公署和原兴安北省。
|
||||
1944年 |
2月6日,中共承平宁联合县工委和3区队攻打宁城县小城子,经过1个小时的战斗,攻克了县城和伪警察署,俘获伪警官、警察数十名,缴获大量布匹、伪满币等物资,击毁敌汽车1辆。3月29日,3区队长高桥和22名战士在宁城八素台双庙村附近的老戚沟被日伪军包围,他们同200多名日伪军进行英勇战斗,高桥等9人壮烈牺牲。4月25日,赵洪武带领的游击队,在宁城县大双庙龙潭沟与敌遭遇,在激战中18人被俘牺牲。 2月24日,伊盟事变虽然国民党答应以沙王提出的6项要求为基础而和平解决,但这并没有改变国民党对蒙古民族压迫和屠杀的政策,是日国民党特务诱杀了札旗起义的主要领导者劳赖;翌年2月,又谋害了乌审旗起义的领导人奇金山。翌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指出,“伊盟事变”是国民党推行大汉族主义错误的民族思想和错误的民族政策的结果。 3月,绥南安正福武工队建立了和林县抗日民主政府,安正福任县长,中共晋绥分局和晋绥军区给安正福武工队以高度评价,毛泽东说它是敌后斗争的方向。 8月3日,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乌兰夫到伊盟南部乌审旗、三段地、城川等地考察蒙古民族问题,组建“蒙汉联合自治抗日联合会”,探索以民族自治解决民族问题的办法。 10月,内蒙古东部蒙古族各阶层自愿捐资,在兴安南地区王爷庙建成了成吉思汗庙,以示对蒙古民族祖先的怀念。
|
||||
1945年 |
2月12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决定重建伊盟工委,赵通儒任书记。 2月17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将中共塞北区工委改组为中共绥蒙区委员会、高克林任书记,姚喆、张达志、乌兰夫、武开章、杨植霖、苏谦益、白成铭、曹振之、康健民等为委员。下辖绥中,绥西、绥南三个地委。 2月,晋绥军区在大青山和雁北地区发动了为期两个月的春季攻势,绥中攻克了8处日伪军据点,解放区扩大4万多平方里;在绥南与敌作战79次,毙、伤、俘敌265人,收复失地7 200平方里,村庄357个。 4月23日,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提出“要求改善国内少数民族的待遇,允许各少数民族有民族自治的权利”的主张,专门阐述了国内民族问题和党的民族政策,明确批评了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的错误观点和国民党实行大汉族主义民族政策的错误;重申赞同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宣布的“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个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承认中国以内各民族之自决权,于反对帝国主义及军阀之革命获得胜利以后,为组织自由统一的(各民族自由联合的)中华民国”的民族政策;要求共产党人必须积极地帮助各少数民族的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这个政策而奋斗,要帮助包括联系群众的领袖人物在内少数民族广大人民群众,争取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解放与发展,要成立维护群众利益的少数民族的军队,少数民族的言语、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应被尊重。乌兰夫在这次大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 6月,塞北军分区部队在绥中、绥西、绥南向日伪军发动了夏季攻势,迫使敌人放弃许多据点,向归绥、包头和铁路沿线收缩,是时归绥也只由300名左右的日军和千余人的伪蒙军支撑局面。但是国民党顽固军却活跃了起来,派遣正规军和杂牌军向大青山游击区挺进,妄图排挤八路军,建立所谓察绥“防共地区”。是月,国民党顽固军5 000余人向绥西、绥南逼进,中共中央派出陕甘宁边区联防军骑兵旅,晋绥军区派出步兵27团和9团,先后开进大青山地区,展开了激烈的反顽斗争,直至8月初把国民党顽固军逐出了大青山地区,为全面反攻,夺取抗战胜利创造了条件。 6月,中共冀热辽分局和军区组织3个支队挺进热河,为配合苏蒙红军进军东北和解放内蒙古东部地区打了前哨战。 7月20日,中共中央和中共晋绥分局决定撤销塞北行政公署,成立绥蒙政府,乌兰夫任主席,杨植霖任副主席,王铎任秘书长,下辖绥中、绥西、绥南以及雁北等4个专员公署。同时撤销塞北军分区,成立绥蒙军区,姚喆任司令员,高克林任政委。绥蒙军区所辖骑兵旅、骑兵1团2团3团、步兵9团27团、偏清支队、骑兵大队、步兵2营、教导第3 队以及武工队、游击队,对平绥铁路西段日伪军形成了包围的局面。 8月8日,苏联对日本宣战,9日,苏联百万红军在中国东北和内蒙古4 000多公里的战线上,分4路向日军进攻。8月10日,蒙古人民共和国对日本宣战,在内蒙古组成苏蒙联军,对日作战。 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向侵略者及其走狗进行广泛的进攻;10日和11日,八路军总部朱德总司令先后发出受降和对日全面反攻的7道命令。 苏蒙联军在东起呼伦贝尔西到乌兰察布盟的广阔地域向日伪军发动全面进攻,8月10日至14日先后占领了满洲里、海拉尔、牙克石、突泉、索伦、王爷庙等重镇。14日日本政府宣告接受“波茨坦公告”,15日宣告无条件投降后,苏蒙联军对仍未放下武器的日军猛烈进攻,截止17日先后占领了林西、乌丹、通辽、赤峰、博克图、扎兰屯等城镇。西路苏蒙联军截止19日先后占领了多伦、康保、张北、化德等城镇。至此,解放了内蒙古中东部地区。 8月11日,晋绥解放区部队开始在南北两线同时展开全面反攻作战。晋绥部队统一由贺龙、李井泉指挥,北线指挥部由吕正操、高克林、许光达、孙志远负责,以归绥为主攻方向,并担负歼灭平绥铁路西段沿线之敌,收复绥远全境。8月12日,绥蒙军区部队向归绥及其周围地区进军,晋绥军区部队32、36团北上增援,到18日,收复了归绥周围的城镇,凌晨向归绥城发动猛烈攻击,攻入旧城,直捣市中心,形成了对伪蒙军总司令部的包围。正与伪蒙军谈判其投降之时,国民党35军31师一部及郭长青的挺进纵队等3 000余人,从南茶坊突然进入旧城,疯狂攻击八路军。八路军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撤出归绥。8月22日,八路军解放了集宁、丰镇,23日攻占了张家口,伪蒙古自治邦主席德王,副主席李守信随日军逃到北平,后到重庆投靠了国民党。 8月11日,在蒋介石晋升傅作义为第12战区司令长官兼热、察、绥三省受降长官后,组成以孙兰峰为首的第12战区东进指挥部,同时命令伊盟、河套等地驻军6万余人火速东进,孙兰峰率部从陕坝出发,13日进占包头,17日从日伪军手中接收包头市。18日,在八路军进攻归绥之时,国民党军队2 000余人包围已解放的毕克齐镇。8月22日,傅作义率第12战区长官部和绥远省政府进驻归绥,成立归绥政务委员会,同时任命归、包二市市长和归绥周围10多个县县长,将伪蒙古军整编为第12战区第2集团军,任命李守信为总司令,将伪绥西联军改编为第1集团军,任命王英为总司令。8月23日,孙兰峰指挥其部队沿平绥铁路东进直达大同以东,抢占了绥蒙大片解放区,欲建立所谓热察绥防共隔绝地带。8月3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力争绥察热全境》的指示。 8月16日,聚集在锡盟苏尼特右旗的一部分伪蒙疆官吏和蒙古族各方面人士,联合日本统治时期秘密成立的蒙古青年革命党成员,在苏蒙联军的要求和支持下,成立了“内蒙古人民解放委员会”,并提出“内外蒙合并”主张,派出三人代表团前往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因外蒙古方面拒绝了“内外蒙合并”的要求,便酝酿“内蒙古独立”问题,并于9月9日,在苏尼特右旗召开了内蒙古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内蒙古独立宣言》和《内蒙古人民共和国临时宪法》,选举了政府成员,伪蒙疆最高法院院长补英达赉任主席、察哈尔右翼正黄旗总管达密凌苏龙任副主席。会后复派6人代表团赴乌兰巴托,要求承认其独立,给予借款,装备其军队,支援其物资等。蒙古人民共和国方面再次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并指出内蒙古不能成立独立国家,内蒙各党派应与中共合作并在其领导下求得民族解放。随后将代表团送回内蒙古。同时,该“共和国临时政府”派代表团赴张北,与共产党、八路军联系,中共晋察冀中央局派乌兰夫率奎璧等十多名干部以及在张家口的一些蒙古族青年,于10月初到达苏尼特右旗,经过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指出蒙古民族解放的道路,争取青年和进步上层,改组了这个“共和国临时政府”,乌兰夫当选为主席,遂将政府迁到张北。 8月18日,内蒙古东部的部分蒙古族革命者、开明上层人士、大批蒙古族青年知识分子以及一些伪兴安省官吏,组织“内蒙古人民解放委员会”,以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的名义发表了《内蒙古人民解放宣言》,提出恢复该党,创建内蒙古解放军,驱逐日寇,铲除封建势力,保障劳动人民的自由和权利,走“非资本主义道路”;实行民族平等,联合中国革命力量,为蒙古民族的解放而斗争,并主张内蒙古加入蒙古人民共和国。是月下旬,召开首次党员会议,组建东蒙党部,哈丰阿任秘书长,博彦满都、特木尔巴根、阿思根、旺丹等为执行委员。会后组织近百名青年分别到内蒙古东部各盟旗宣传该党的主张,进行“内外蒙合并”的签名运动。10月下旬,派出代表团赴外蒙古商谈“内外蒙合并”,但被对方拒绝,蒙古人民共和国方面同样提出内蒙古要在中共领导下实现民族解放的建议。11月,东蒙代表团应邀赴沈阳参加东北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受到中共中央东北局、辽宁省政府领导人的接见,表示拥护中共领导下实现民族解放的愿望。赴外蒙古的代表团返回后,停止了“内外蒙合并”的宣传活动。12月9日,在王爷庙召开东蒙古人民代表会议预备会议,筹备成立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 8月19日,蒙古人民共和国军队进驻海拉尔。22日,在索伦旗召开群众大会,通过了呼伦贝尔并入蒙古人民共和国决议书,并发动签名活动。23日,呼伦贝尔代表团赴蒙古人民共和国递交了决议书,但被蒙方拒绝。10月1日,原伪满兴安北省省长额尔钦巴图主持召开蒙古族、达斡尔族上层人士会议,决定成立呼伦贝尔自治省政府,8日正式成立。11月,派郭文通等人赴长春,试图通过国民党东北行营向国民党当局提出承认呼伦贝尔自治的请求,但遭拒绝。郭文通等转赴哈尔滨,与中共中央东北局联系,逐步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9月19日,中共中央根据苏联红军即将撤出东北,国民党军队大举北进之形势,提出“全国战略方针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完全控制热、察两省”、“争取东北”。10月15日,晋察冀军区发出《绥东战役命令》;16日,中共中央发出《对平绥战役意义之指示》,八路军晋绥军区、晋察冀军区决定发动平绥战役,也称第一次绥远战役。18日,以53 000余人的兵力,由聂荣臻、贺龙指挥,晋察冀部队沿平绥路西进,晋绥部队由山西右玉北上,绥蒙军区部队从商都、百灵庙南下,从东、南、北三面向绥远国民党军队出击,会师卓资山。傅作义为保存实力,将部队收缩到归绥、包头。到月底,八路军完成了对归绥、包头国民党军队的分割包围,并连续发动攻击。12月12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命令,对归绥、包头撤围,结束平绥战役。 10月23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内蒙工作方针》的指示,指出内蒙古在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解决内蒙古民族问题,不仅关系内蒙古民族的解放,而且能建立巩固的后方及打通与苏、蒙的直接联系。对内蒙古的基本方针是目前实行区域自治,放手发动自治运动,准备建立内蒙古自治筹备委员会,统一领导自治运动。中共中央同时决定内蒙工作的大政方针由中央决定,晋察冀中央局和晋绥分局领导西蒙锡、察、乌三盟的工作;中共西北局领导伊盟和阿拉善、额济纳两旗的工作;冀热辽分局负责卓、昭两盟的工作;东北局和西满分局主管呼伦贝尔、兴安、哲里木等地区的事宜。11月8日和9日,中共晋察冀中央局两次电报中央,中共中央即电复同意先成立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将来成立内蒙自治政府。11月23日,晋察冀中央局提出《目前对内蒙古政策的几个要点》,各盟旗建立区域性的自治政权,受各省政府的领导,尔后建立内蒙古统一的自治政府;发动各阶层人民组织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统一领导群众运动,在此基础上建立内蒙古统一的自治政府;准备建立内蒙古人民自卫军。 11月6日,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筹备委员会成立,乌兰夫任筹委会主席。11月25日,在张家口召开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成立大会预备会议,选举乌兰夫等9人为大会主席团成员;26日,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成立大会隆重召开,有内蒙古8个盟36个旗以及有关军政团体、学校的代表79人出席,乌兰夫致开幕词并作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目前工作方针的报告,大会进行了热烈的讨论;27日,通过了联合会目前工作方针的报告、《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章程》,代表提出了11个议案;28日,选举产生了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委员21人,通过了《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成立大会宣言》、《通电全国反对内战》、电谢毛主席朱总司令等文件,最后由乌兰夫致闭幕词,成立大会圆满结束。11月29日,向全国发表《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成立大会公报》,欢呼抗日战争的胜利,揭露国民党的大汉族主义民族政策,批驳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对民族问题的谬论。当日召开首次执委会议,选举乌兰夫等11人为执委会常务委员,乌兰夫任执委会兼常委会主席,刘春任秘书长,奎璧任组织部长,克力更为宣传部长、乌兰夫兼军事部长,索德那木扎木绰为青年部长,乌兰为妇女部长、刘景平任秘书处长。 12月18日,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创办内蒙古军政学院,乌兰夫任院长。是月,八路军绥蒙军区组建内蒙古人民自卫军骑兵独立旅,李秀山任旅长,李森任副旅长,云麟任参谋长,寒峰任政治部主任。是月,内蒙古人民革命党东蒙党部代表包玉琨抵张家口,介绍了东蒙情况。为了开展东蒙自治运动,建立联合会机构,经乌兰夫提请晋察冀中央局同意,成立联合会东蒙工作团,刘春任团长,克力更任副团长,赴东蒙王爷庙开展工作,与东蒙负责人商谈自治运动的联合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