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迹
包头是个美丽而迷人的地方。它不仅有众多的名胜古迹,而且有大量的人文景观;同时,它又是一座园林化的城市。
- 代表史前文明的“阿善”遗址
分布于大青山南坡山前台地上的“阿善”新石器时代遗址,多年来通过一系列科学发掘,清理出居住房屋遗址十余座,出土的生产工具有:石制磨盘、磨棒、斧、铲、刀,骨制锥、针、锯;生活用具有:陶制钵、盆、罐、碗;乐器中有一件完整的三孔陶埚,现在仍可吹秦不同音节关系的五个音符。它们的存在,为确立河套地区同类文化的发展序列,填补了缺环。尤其是在西园春秋墓内发现的大量似鹿类动物头骨的殉牲,为研究包前头地名的由来--“有鹿的地方”,提供了又一个新的实物佐证。
- 古老的长城
中国最古老的长城,首推赵长城。据《史记·赵世家》载:“赵武灵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00年)复攻中山,攘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为了巩固新占领的土地,防止北胡人的侵袭,赵武灵王开始修筑长城。这条长城从宣化附近开始,迤逦而西,沿阴山山脉,一直修到河套狼山山脉的高阙塞。这段赵长城东西长260余里,为土筑,高处达5米左右,下宽5米,保留最完整的一段就在市区至石拐公路17公里处。在包头固阳县境内还有秦长城段落遗址近百公里,据考古专家断定,这是我国秦长城唯一保存最为完整的段落。此外,固阳县境内还有一段汉长城遗迹。
- 塞外名寺五当召
出包头市区向北行50公里,在连绵起伏的大青山深处,有一座气势磅礴、规模宏大的藏式喇嘛庙,这就是闻名海内外的五当召。它与西藏的布达拉宫、青海的塔尔寺齐名,是我国喇嘛教中的三大名寺之一。
这座庞大的古建筑,四面群山环抱,依山而建。庙左右溪水哗哗有韵,周围松柏茂盛,层峦染翠,美不胜收。五当召有蒙、汉、藏三个名字。“五当召”是它的蒙古名,蒙语“五当”是柳树的意思,“召”就是寺庙,可见当年此处柳树繁茂;藏名“巴达格勒”,意为白莲花,因一段美好的传说而得名;“广觉寺”是它的汉名,系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由乾隆皇帝亲赐。五当召始建于康熙年间,以西藏扎什伦布寺为范本,经过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年间的多次扩建,有大小殿宇、经堂僧舍2730多间,占地约300亩,分布在1.5公里长的山坡上。它建筑布局独特,没有通常围墙院落式的寺院组合,而是以主要建筑物为核心,组成6个别致的建筑群。外墙有一层相当厚的石灰,任其自然凝结而成,洁白典雅、别具一格。佛殿屋顶正中及四角,装饰着铜制大法轮、金鹿、宝幢等,远看整个召庙色调鲜明,令人叹为观止。据统计,五当召内有金、铜、木、泥各种质料的佛像1500余尊,最大的有3层楼那么高,最小的不过盈寸。堂殿里有大量壁画,画面上的人物、风俗、神话故事和山水花鸟等,精细逼真。五当召有许多古老而具特色的习俗,最吸引人的是这里的庙会。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至八月初一,全寺的喇嘛在苏古沁殿念“嘛呢经”;傍晚喇嘛们手持经轮,吹着大号,敲着羊皮鼓绕寺庙而行,队伍颇为壮观。庙会活动五花八门,跳鬼是其主要活动之一。近年来,人民政府多次出专款,对五当召喇嘛进行佛事活动和远近虔诚的信徒朝圣。这里每年都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客。
-
阴山古刹美岱召
座落在土默川呼包公路中段路北的美岱召,没有五当召那样气势磅礴,也不如成吉思汗陵那样规模宏大,但它是丰州滩上蒙古族土默特部落建的第一座召庙,
这里因是历史著名人物三娘子活动过的地方而闻名。它展示给来宾的奇特之外就是寺庙之外坚固的堡寨式的围墙。从城楼看,俨然是一座古城池,可以屯兵御敌;走进城门,它又是典型的蒙古喇嘛教庙宇。就城寺结合的特点,不难想像出建庙者的身份了。美岱召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是阿拉坦汗及夫人三娘子(钏金哈屯)居住和议证的地方,是喇嘛教传入蒙古的一个重要弘法中心。建筑风格独特,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四角筑有外伸约11米的墩台,上有角楼。进入泰和门,迎面就是“大雄宝殿”,佛殿的墙壁上,有色彩斑斓的壁画,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玻璃殿”为三层楼房,是阿拉坦汗和三娘子接受朝拜的地方。在东北方,有座重歇山顶式建筑,这就是“太后庙”,亦称“三娘子庙”。与这座古城寺有紧密联系的应属“三娘子”了。阿拉坦汗死后,她被明廷封为“忠顺夫人”,参政30年,她坚持民族团结,对发展民族经济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