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业
现有6000千瓦以上的发电厂(站)9座,其中火电7座,水电2座, 总装机容量162.5万千瓦,全年发电59.17亿千瓦小时。其中元宝山发电厂是东北电网的主力电厂之一,设计总装机容量为210万千瓦,目前三台机组共装机150万千瓦。全市66千伏以上等级的变电所共125座,容量计157.67万千伏安,其中220千伏系统5座, 计71.5万千伏安;110千伏系统4座,计7.4万千伏安。66 千伏以上等级输电线路总长3707公里。全市已基本形成了以火力发电为主,水力发电为辅,220 千伏变电为骨架,66千伏输变电为网络,辐射全市的电力工业体系。 1997 处实现工业增加值6.25亿元。
电力工业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和发挥一次能源的优势,以大型坑口、路口电源建设为重点,加快一次能源向二次能源的转化,形成适当规模的区域性电力生产基地;加快水能资源开发,发展水电作为必要补充;加强电网配套建设,提高线路电压等级,增加一次变电容量与备用电源线路,改造农电网,提高整个电力运行水平。 电源建设布局,南部要以元宝山发电厂三期工程为主,改造提高赤峰热电厂等中小型电厂;北部以集通铁路路口电厂为主,适时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及劣质褐煤资源,建设小型水电站和坑口电厂;市区以桥西“热电气”三联产工程建设为主,在城镇和工业集中地区,发展集中供热和热电联产。电网改造布局,主干线应重点加强北部地区建设,改造扩建中南部地区,突出抓好农电网建设。
全国大型火力发电厂---元宝山发电厂
70年代,电力建设大军打破老哈河与英金河汇合处的宁静,杳无人迹的沙滩上,巍然站立起一座现代化的巨人---元宝山发电厂。
这是一座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大型坑口电厂,也是东北电网主力发电厂之一。元宝山电厂于1974年9月投资兴建,
1978年12月22日,一期工程3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并网发电,结束了赤峰市靠东北电网补充用电的历史,并第一次向我国的工业基地---东北供应电能。1985年11
月13日,二期工程6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并网发电,并以50万伏超高压输线电路将电能源源不断地送往东北电网,从而使赤峰市成为电力工业比较发达的城市之一。全厂设计装机容量210万千瓦。现运行中的一号和二号机组均是我国第一次引进、
单机容量最大的发电机组。
元宝山发电厂推行以劳动、人事、工资制度综合配套改革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措施,实现了企业由电力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转变,增强了企业活力;在强化安全管理的同时,坚持设备治理与环境治理相结合的原则,使厂区现场文明整洁,厂容厂貌焕然一新,设备健康水平明显提高,机组挖潜增效取得显著成效;连续三年主要生产经营指标均创历史较高水平,并连续几年实现了安全生产年;害巩固提高部标成果的基础上,苦练内功,争创一流,首批跨入网局“无漏泄”工厂行列,为创建一流发电企业奠定了基础。
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元宝山发电厂三期扩建工程已于1992年10月开工兴建。新扩建的两台60万千瓦发电机组正在紧张施工之中。不久的将来,一个总装机容量为210万千瓦的大型现代化火力发电厂将雄踞在昭乌达大草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