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工业
煤炭开发较早,至今已有150余年历史。建国以来, 煤炭工业一直作为全市工业发展的重点,特别是“七五”期间,煤炭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1997年,已拥有国家统配煤矿1个(平庄矿务局),地方国营煤矿12个,乡镇煤矿172个。原煤生产量为1353万吨,煤炭工业增加值3.22亿元。平庄矿务局位于市区东南部,1959年建局,现为大型国有煤炭工业企业,总资产达18.3亿元,年产量742万吨, 增加值2.33亿元,是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煤炭生产基地。地方国有煤矿年产量125.6万吨,其中主要企业有:宁城县四龙矿、元 宝山区大风水沟矿、大黑山矿、阿鲁科尔沁旗温都花矿、巴林左旗塔布花矿等;乡镇煤矿年产量485.4万吨, 其中主要企业有:元宝山建昌营矿、元宝山联矿、安庆沟矿、山前宝山矿、太平地矿等。
今后煤炭工业发展要围绕煤电转化、煤化工和型、洗、配煤三个途径,加强煤炭地质前期工作,提高煤矿回采率和煤炭综合利用率,实现以采煤为主,煤-电-气-化(工)-建(材)综合发展,使煤炭工业由开采型变为开发型,由劣质燃料型变为优质原料型,大幅度提高生产水平,带动其它工业的共同发展。
根据煤炭资源分布状况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煤炭工业建设布局的重点放在南部。以平庄-元宝山煤田为主,建立燃料、原料煤炭综合开发利用基地。主要任务是开发元宝山露天矿,扩建原有矿井,适当开辟新矿井,努力增加洗选能力;中西部地区对丹峰煤田的开发,要以综合利用为主;北部小型燃料煤生产要以现有矿井技改、扩建为主,原则上不进行新井建设。
新兴的煤炭工业基地---平庄矿务局
当你踏上平庄这块土地,便会领略到百里矿区的风采。老哈河和英金河宛如两条透明的玉带飘落在矿区的东南,墨绿色的林带像神圣的哨兵护卫着矿区的西北,元宝山恰如金元宝扣在矿区东北,哈尔脑山屹立在矿区西南。一座座井架凌空而立,一台台电铲扬臂飞旋,一座座选煤楼黑瀑飞泻,一列列煤车如乌龙出海,穿梭不息,构成了一幅新兴煤炭基地的壮丽画卷。
平庄矿区内,叶赤铁路纵贯南北,京通铁路斜跨东西,像两条大动脉沟通,连结着矿区与全国铁路线,矿区自营铁路与国铁接轨,公路纵横交错,构成了四通八在宾煤炭运输网。
平庄矿区煤炭资源丰富,全矿区分为两成煤产地,即平庄煤田和元宝山煤田。开采煤层属中生代上侏罗纪陆相煤田,有可采煤层8个~12个, 煤种为老年褐煤和长焰灯,是发电和供热的最理想煤种,并有多种综合利用的价值。
平庄矿区于1958年5月开发,经过多年建设, 已经发展成为内蒙古东部重要的煤炭基地。矿务局现有元宝山、五家、古山、西露天、红庙、风水沟六个生产矿,拥有固定资产近12亿元。煤炭产量每年以20多万吨的速度递增,现年产已达700 余万吨。正在建设中的元宝山露天矿,年设计生产能力为500万吨。年产90 万吨原煤的古山立井已进入后期施工阶段。一个集经济繁荣、技术进步和生产兴旺的年产千万吨以上原煤的现代化工矿城市正在形成。平庄矿务局全面实施科教兴局战略,加大技术改造的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力度,机械化程度逐年提高。其中,露天矿的全部生产系统实现了电气化,井工矿已装备有综合机械化采煤配放顶煤联合机械等多种先进的大型采掘设备。
直接为煤炭生产建设服务的行业迅速崛起,拥有13个分公司、12个直属厂矿、212个生产经营和商业服务网点,形成了以煤炭生产、建筑材料、机械加工、 轻纺化工为支柱的多门类、综合性经济格局。
平庄矿务局,这个塞外新不的煤炭基地,正以勃勃英姿走向21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