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电力
煤炭、电力工业 1997年煤炭开采企业41户,煤炭产量1529万吨,实现不变价值7.11亿元,销售产值12.71亿元。已构成规模的有伊敏煤电公司、 大雁矿务局、扎赉诺尔矿务局、宝日希勒煤炭集团公司。目前一受市场影响,二受运力制约,使资源优势末能成为经济优势。今后的发展前景是:继续加强与东北经济区的联系,拓宽销售渠道,努力增加滨洲铁路的运输能力,扩大在东北经济区的能源占有份额,大力发展电联营产业,以电保煤,以煤保电,煤电联营,实现“煤从空中走”,加快煤炭资源开发速度,争取到2000年使原煤产量达到2400万吨。
丰富的煤炭、水力资源为电力工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条件。1997年装机容量为43.3万千瓦,大小机组60台,发电量11.87亿度,分岭西、林业、
企业和地方以及由东北电网供电的岭东4个系统发供电。岭西电网是最大的,网内有电厂9座,装机21.6万千瓦,占全盟总装机容量的49.88%,1997年的发电量为9.19亿度,其中归流河发电厂是主力电厂。今后发展前景是:第一在完善现有输电网改造的基础上,统一电网建设,打破条块分割,实现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经营管理;第二加快煤电基地建设,积极主动配合国家在呼盟建设大电厂,创造条件,支持伊敏电厂的建设,争取到2000年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44万千瓦左右,年发电量达到87亿度,其中伊敏煤电联营达到60亿度;第三大力开发水电资源,可开发装机容量264 万千瓦,年发电量达77亿度,有17处可建大中型水力发电站。当前要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首先建设鄂伦春旗毕拉河水电站、莫力达瓦旗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 现代化能源基地——伊敏煤电公司
伊敏河缓缓流过呼伦贝尔大草原,被这里的鄂温克族牧民称为“母亲河”,在这条河流的中部,坐落着经国务院批准兴建的全国第一家大型煤电企业——伊敏华能东电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煤电联营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大创举。现正在建设的伊敏煤电工程是我国东北地区能源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家在呼伦贝尔建设能源基地的突破口项目,是东北经济区实现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重点项目,已列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纲要和第八个五年计划》以及1996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我国第一个大型煤电合一建设项目。连接电厂和煤矿的3.8公里长地面生产系统,似一列长长的“列车”,雄伟壮观。煤炭就是通过“列车”内的输煤皮带,直送电厂,燃烧后的煤渣又通过输煤皮带返排回露天矿填充煤坑,衔接紧密。该项目一期工程已投资13.5亿元,设计规模为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安装两台俄罗斯产5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建设与互相配套的年产500万吨原煤的露天矿和电厂送变电工程。公司已制定出电厂工程一号机组确保1997年并网、煤矿工程1997年投产的计划。以后还将建成电厂装机容量400万千瓦、煤炭年生产能力2000万吨的大型能源基地。“煤从天上走”即将成为现实。
- 煤海头雁——大雁矿务局
大雁矿务局位于鄂温克旗境内,总面积约420平方公里,大雁煤田已探明的东部矿区地质储量19.91亿吨,可采量13亿吨。煤质属中灰、低硫、低磷煤,平均发热量为3 200大卡/公斤,适用于发电、生产和生活。矿区交通运输方便,国铁滨洲线横穿矿区,有自营铁路42公里,矿区公路66公里。
大雁矿区开发于1970年,1973年纳入国家基本建设项目,1974年初成立大雁矿务局。矿区共建成3个生产矿、5对生产井,形成设计能力305万吨/条,生产能力达400万吨/年。已基本形成煤炭生产、基本建设、多经三产等基本配套的综合性经济实体。建局以来,共生产煤炭3 610.5万吨,上缴税金11 738万元。
十几年来,通过落实承包经营矿井质量标准化、现代化建设,开展企业升级,精简机构,转换机制,改变了企业面貌。1988年在东北内蒙古煤炭系统第一个实现了质量标准化矿务局,1989年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1990年实现现代化矿务局和特级质量标准化矿务局,连续五届被评为中国煤炭工业优秀企业。1991年以后,通过减人提效,转换经营机制,企业的潜力得到挖掘,生产力得到长足的发展,大雁矿务局也由此成为全国煤炭企业的先进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