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子山岩画
    卓子山位于乌海市东端,绵延起伏近百里,因其主峰形似桌子而得名,蒙古语称之为“乌仁都喜”,意即“砧子山”。本世纪70年代,在这里发了大量的岩画。岩画主要由五部分组成:

    卓子山岩画是世界各地3000余处岩画中的精品,制作之巧妙,风格之独特,一直令专家和游客惊叹不已。专家们测定,它的制作年代是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6000余年的历史。从内容多为人面像、动物图形推断,岩画反映的是青铜时代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遗迹。但一些难以断定的怪异符号却一直令专家们大惑不解,至今极是个谜。如,在召烧沟岩画中有一幅一米见方的画面就很特殊:左侧是一高大雄壮的男子,右侧是一较矮小而苗条的女子,中间是两个小孩,四个人手拉手站成一排,形成一个完整的家庭。据专家说,这幅画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根据社会发展史理论,新石器时代应该是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家庭中只知有母不知有父。像这样明确以男子为家庭主体的原始家庭实属罕见。
    卓子山岩画最为神秘的则是它的制作工艺。一般来说,岩画有两种制的方法:其一是以锐器在岩石上打制;另一种是用硬器在岩石上磨制。但卓子山岩画却不是用这样两种办法。证明有二:一是凹式笔画的边缘突起,犹如后形成的情形。二是无形笔迹深度达40厘米,犹如用铁铲将刻在豆腐上的画面铲去产滑的铲面上图形犹存。这一现象是在后摩尔沟遭破坏的几幅岩画断面上发现的。到底是怎样制作的,至今仍是一个谜。1991年,国际岩画研讨会在银川召开,各国专家在参观了卓子山岩画后,也是大惑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