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工业
乌兰察布盟的皮革、皮毛工业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初期散落在各地的多是些从事铲皮擀毡等简单生产的店铺。从60年代后期开始,全盟各地相继建起一些小型皮毛加工厂,生产一些劳动用品,多是些皮褥子、皮衣裤等低档防寒用品。60年代初,上海皮件厂迁至集宁市,开始改变当地生产落后面貌,向机械化,系列化生产发展。进入80年代,全盟皮革、毛皮制品已发展到系列化、多样化,既有较高档次的皮卡衣系列产品,翻毛衣大衣,拨针披主肩和男女皮鞋等,又有中低档的皮衣裤、皮帽子、劳保用品和车马挽具等。进入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全盟皮革、皮毛工业进入了一个新天地,以集宁皮件厂为龙头的全盟皮革工得到长足发展,全盟形成了以集宁皮件厂8个分厂为核心层,以3个 旗县企业为紧密层,以集宁皮件一条街为主的5000多皮件加工个体户为松散层的皮革大产业。目前,集宁皮件厂已成为全国皮革行业重点骨干企业,技术力量雄厚,科研、实验、监测手段齐备,具有制革和皮件制品综合加工能力,拥有意大利、法国及国产先进制革加工设备。现在集宁皮件厂拥有固定资产895.8万元,净值670万元,流动资金2800万元,职工近600人,年生产能力为40万张羊皮革,5万件皮革服装,1000套真皮沙发,20万只真皮箱包票夹,10万副皮手套,100万码铜拉链。 盟所在地集宁市也依托皮件厂的拳头产品熊猫牌皮衣这一名牌产品成为华北最大的皮件城。
-
享誉中外的勇猛牌皮衣
皮衣制品在服装系列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皮衣以其防寒性好、潇洒大方而倍受消费者青睐。说起皮衣,北方大部分地区的人们都知道内蒙古集宁市的熊猫牌皮衣。每年中秋节天气转凉以后,山城集宁便会迎来来自山西、陕西、河北、安徽等全国各地的客商以及自治区内呼和浩特、包头等城市的人们前来洽谈皮衣业务,购买熊猫牌皮衣。塞外之地,隆冬季节,万物萧条,而此时正是熊猫牌皮衣最为红火的季节,这已构成了山城集宁的一大景观。
集宁皮件厂生产的以皮夹克为主的熊猫牌系列皮革服装,轻薄柔软,色泽和谐、自然,手感丰满、滑爽,富有弹性,无异味,不皱折,不掉色,款式多样,年年创新,深受消费者喜爱。该产品从1963年开始出口,享有口岸免检信誉,产品远销欧洲、北美、亚太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由于当地政府的重视,熊猫牌系列皮衣制品得到长足发展。自1984年以来,在全国同行业评比中名列前茅,蝉联国家轻工部和自治区优质产品称号。1990 、 1991 年连续两年获国际博览会银奖。
1992年被全国消费者协会和《消费时报》评为“全国最受消费者欢迎的轻工产品”,1993年获得“全国产品质量信誉杯”。1994年被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评为“中国公认名牌产品”和中国皮革工业协会的“真皮标志产品”。1995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自治区皮革行业中唯一的“内蒙古名牌产品”,列入自治区“512 名牌战略”。
-
红火的集宁皮件一条街
集宁皮革制品一条街,简称皮件一条街。它位于集宁市公园路中段,南起解放路口,北至恩和路口,约600延长米,两翼向民建路延伸600米,营业面积达8000平方米,是主要经营皮革制品及其原辅材料的专业性市场。1993年5月, 由集宁市园林处、皮件厂、拉链厂、建委、建筑学校等单位筹资37万元动工建设,于6月28 日建成开业,在集宁皮件厂熊猫名牌的带动下,皮件厂一条街生意越来越红火热闹。 集宁皮件一条街容纳集宁市皮件厂及其它国有、私营、个体经营门点,短短三年时间,皮件经营户由原来的100多家发展到现在的553家,从业人员达4000多人。主要商品有皮衣、皮手套及其它皮革皮件制品和原辅材料,花色品种达1200个,年生产能力为皮衣15万多件,皮手套3000万双,其他皮件制品45000多件(尺)。 旺季日成交额达80多万元,年成交额9000多万元。
皮件一条街集加工、批发、零售、服务为一体,是目前集宁地区建成的唯一的以皮革制品为主的专业市场,也是全区最大的皮件市场。皮件一条街在建市场前,只有十几家店铺餐馆。正在,宽阔的马路两旁,店铺鳞次栉比,金色的琉璃瓦屋顶,雪白的瓷砖墙面,黑底金字的字号牌匾,花花绿绿的商品广告,跨街的宽幅标语,把整个街道妆扮得五光十色,别具特色。
所有店铺里都满满当当地摆放着各种颜色、名种款式的高、中、低档皮衣大衣、皮夹克、皮坎肩、皮手套,有的还经营皮裙子、皮帽子、皮领子、狐狸皮等。顾客既可选购现成皮件,也可看料订做。
皮件一条街以其皮行集中、选购方便、种类繁多、商品齐全、款式新颖、质量可靠等优势,蜚声国内各地,产品行销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河南、甘肃、北京、天津等省市以及呼和浩特、包头、乌海等城市和本盟各旗县市,在北方及全国都较有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