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状况
     目前,全盟城市发展到两个,旗县城镇9个,建制镇16个。城市第一轮总体规划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全部完成,第二轮规划从1990年着手进行,有5个旗县市完成。这一时期,完成乡域总体规划6个,集镇规划285个,村镇规划12个,有两个乡撤乡建镇。从1990年之后,全盟投入市政建设资金1亿多元,建成了一批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项目,其中集宁市完成了一期排水工程和第二水源地建设,改变了3个市区道路出口质量。全盟村镇建设的重点放在了沿边,沿国道、沿铁路线的集镇,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繁荣。现在乌兰察布盟境内有京包、集二、集通、丰准四条铁路贯穿全盟10个旗县市。其中,集二线在二连浩特东站与蒙古等国铁路相连,为中国通往欧洲的重要通道;京包线东在大同与同蒲线、大秦线相接,西在包头与包兰线相接,沟通联系沿海及西北地区;集通线贯穿全境,连接自治区14个旗县市,东在通辽市与东北地区铁路接轨;丰准铁路可抵中国最大的露天煤矿准格尔煤田。集宁南站是京包、集二铁路的交汇点,具有日经货车35对,客车及对的运营能力,属二等区段站;集宁(北)站是中国北部重要的铁路货运枢纽站之一。日出入车可达4500辆,成为中国北部大陆桥最大货运编组站之一。铁路的运营,运输能力大大提高。
    在公路方面,一个以110国道和208国道为主骨架,以集宁为中心的辐射全盟各旗县市和农村牧区的公路网络已初规模。全盟所有旗县市都开通了油路。全盟现有公路总里程4398公里,除国道外有省道10条1060公里,旗县公路25条1301公里,乡镇公路63条1337公里。专用公路4条25公里,边防公路5条371公里。全盟90%的乡镇苏木政府所在地通了等级公路,80%以上的村嘎查通了汽车。1998年全年公路客运周转量达到4.35亿人次,货运周转量达到6.62亿吨公里。
    在通讯事业方面,1992年全盟市话交换实现了自动化;1994年全盟长途交换实现了自动化,完成了由人工网向自动网的过渡;1995年全盟实现了市话交换程控化和长途传输数字化,完成了模拟通信向数字通信的转变。1996年7月全盟实现本地网,电话号码全部升为七位使用统一区号,实现了电话网结构由多级向少级化的转变。1998年,全盟电信部门局用交换机总容量达12.57万门。目前,全盟邮电局所达到200多处。不少乡镇苏木也开通自动电话,并进入全国自动网,行政村嘎查的通邮率和乡镇苏木的通话率均达到100%。1998年,全盟电信业务总量达到9235万元,邮政业务总量达到2312万元。另外,其它各类电信、邮政业务如无线寻呼、移动电话、国际互联网、传真、特快专递、邮政储蓄等日益繁荣。
    在电力生产方面、全盟因具有燃料充足、水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的优势,已形成发、输、变、配设施齐全的电网系统。110千伏、220千伏的输电线路横贯东西,500千伏的输电线路正在建设中,实现与华北联网。现有110千伏变电站9座,220千伏变电站两座,35千伏变电站分布城乡,输电线中达1072公里,装机容量为120万千瓦的丰镇电厂将强大电流输送到京、津、唐地区。近几年独具魅力的风力发电在乌兰察布盟也有较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