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 你有一封消费提醒请查收

品质生活 美好消费
2018消费维权实用攻略

开始阅读

朋友圈代购做好“双保险”防范

消费提醒:微信私人代购所遇到的支付方式不安全及信用和产品质量难保障等问题,目前仍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是小心谨慎,对好友推荐的商品要注意甄别。
二是谨慎选择交易方式,应避免直接付款,尽量选择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这样出现问题可以申请退款退货。

司机虚构行程“黑”乘客 网约平台赔损失

消费提醒:消费者在选择网约车服务时,是要通过平台来达到用车的目的,并且用车请求、费用结算也都是直接通过平台操作,消费者选择的合同对方就是该平台。因此,不管网约车平台在用户协议中如何声明,都是不能改变消费者与网约车平台之间的法律关系的,网约车平台应当承担作为合同相对方的法律责任。

共享单车退市 押金余额应返还

消费提醒:一、共享单车企业收取的押金及充值余额,消费者可通过手机客户端、客服电话等正规途径申请退还。
二、因共享单车单次消费价格较低,消费者在充值前应根据日常使用频次进行估算,适度充值,理性消费。

网购车票机票勿贪低价免受骗

消费提醒:一、网络购票时要选择有知名度、有信誉、有资质保证的正规购票网站。
二、不要轻信网络中的低价票、特价票、打折票、转让票信息、低价票的背后往往隐藏着“钓鱼”网站欺诈陷阱。
三、4000、8000开头的电话并不能说明网站或服务资质,如遇此类电话要谨慎拨打,反复验证,以免落入陷阱。
四、正规的网络购票平台会采取第三方在线平台或网上银行等方式售票,要求直接汇款或转账到私人账户的商家,绝大数是骗子。
五、购票后应保留代理商名称和订单号等相关重要凭证,改签、退票时才有保障。

手指一点美食即来 网络订餐勿忘维权

消费提醒 :一、订餐平台要正规。订餐应选择信誉良好、知名度高的第三方网络订餐平台或供餐单位。
二、供餐单位要有证照和实体店。订餐前应认真查看供餐单位的餐饮服务许可信息,包括有无《食品经营许可证》或《餐饮许可证》。切勿选择无证无照、无实体门店、证照信息与实际不符的供餐单位。
三、送餐距离要合适。消费者订餐尽量选择距离较近的供餐单位,以确保能够在菜品烹制后2小时内食用,热食温度不低于60℃。
四、品种选择有讲究。订餐是尽量选择烧熟煮透的当季食品,避免选择凉菜、生食、冷加工糕点等高风险食品。
五、食品质量要查看。收到订餐食品后,应当面查看食品质量,发现感官异常、变质、包装不清洁或怀疑受到污染的食品应拒收。
六、消费凭证要保留。应索取消费票据或留存交易凭证,注意留存页面截图、支付截图、餐食照片等证据,发现问题,依法维权。

代驾司机出车祸 代驾公司要担责

维权支招: 消费者要注意选择正规的网络服务平台。一些小代驾公司为了揽客,让司机蹲点在酒店、酒吧等场所冒充顶替。这些人有时会穿上专业代驾公司的工装,导致用户真假难辨。
因此,消费者与代驾司机“碰头”后,一定仔细核对对方的身份信息和工号,确认是自己预约的代驾司机。另外,开始服务前,消费者最好要求对方提供正式合同,事先约好出现交通事故的赔偿方式,明确收费标准和服务内容。如果车主醉酒后需要代驾服务,务必在亲朋帮助下,确认并记录代驾司机的身份信息和联系方式,以确保能够安全送达。

电子支付方式多 小心“木马”偷你钱

消费提醒:目前,针对电子支付形式的诈骗手法也在升级,骗子利用手机“木马”实施诈骗成为趋势。但网络支付安全本身不仅是第三方支付的问题,也是用户信息安全问题,关键还是保护好用户个人信息。
在使用电子支付时,最好将登陆密码与支付密码分开设置,慎用公共WiFi,不扫来历不明的二维码,警惕“钓鱼”网站和不明链接,定期对手机进行杀毒。

校园贷款换“马甲” 擦亮眼辨花招

消费提醒:近来,针对大学生的“校园贷”被有关部门禁止后又换各种不同“马甲”出现,常见的形式有以公司高薪招聘全职或兼职为由,骗取学生新人获取学生身份信息,在网贷平台实施贷款或购买物品,当无法偿还贷款时便逃走。
利用学生和熟人之间的感情,借用学生或熟人的身份信息在网贷平台实施贷款或消费,套取钱财后赖账或消失。
以同门师兄师姐或者校友的身份,在社交媒体与学生套近乎,以帮助找工作或无息贷款为诱饵,骗取学生的身份信心在网贷平台贷款。
利用学生欠缺金融知识和法律知识的情况,打着“零首付”“零利息”等幌子,诱骗学生。

保健食品非药品 慎重购买

消费提醒:一、保健食品是特殊食品,不能替代药品,法律法规禁止宣传保健食品有疾病治疗、预防作用,身体不适要及时就医,以免贻误病情。
二、保健食品不含全面的营养素,不能替代其他食品,过度服用保健食品反会损害健康。
三、选购保健食品要认准产品包装上的保健食品标志(蓝帽子)及批准文号,相关产品信息可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网站查询。
四、遇到“套近乎”的推销者,老年人要高度警惕尽量远离,更不要把联系电话和家庭地址透露给对方,最好与家人商量或咨询医生后再决定是否购买。
五、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保健食品,并注意查验商家是否证照齐全。切忌通过传销等非法途径购买。
六是、购买时要注意索要发票,手机保留好宣传资料,一旦自身权益受到伤害,可根据相关票据、资料等作为维权证据。

警惕“WV梦幻之旅” 网络传销行为

消费提醒 :“WV梦幻之旅”项目涉嫌构成《禁止传销条例》所指的传销行为。其所属企业为未在我国大陆地区登记,未取得旅游经营资质许可和直销经营许可,属违法经营。

消费返利信不得 揭开新型传销六大陷阱

消费提醒 :工商、公安部门结合近年来查处的一些新型传销案件、揭露了新型传销的六大陷阱:一、假借“招商加盟”“网络营销”“多层分销等名义”等名义,以所谓的高新技术产品销售、代理为诱饵,鼓吹高额佣金、收益回报,利用微信、微商平台发展下线人员,以人头数量计算报酬的传销骗局。
二、以“消费返利”“消费多少返多少”“免费购物”“购物报销”为噱头,采取拉人头方式骗取会员加入,实际是用后续加入人员的缴费来维持返利传销骗局。br> 三、打着“慈善互助”“爱心慈善事业”“股权投资”“消费养老”的幌子,开设专门的网站平台,许诺高额回报,引诱群众拉入加入的传销活动。
四、打着“旅游直销”“低价旅游”“边旅游边赚钱”旗号,以赚取佣金、旅行积分和免除月费为诱饵,鼓励参与者发展下线的传销活动。
五、借助“XX币”“XX理财”等虚构道具,鼓吹数倍于本金的高额收益,设置推荐奖、碰对将等奖金制度,引诱投资者发展他人加入的传销骗局。
六、打着“国家扶持”“政府背景”“连锁销售”等为噱头,以参观、考察、观光投资为幌子,诱骗他人在本地或异地非法聚集的“拉人头”式传销。

节日不能用预付卡 商家行为涉嫌侵权

维权支招:消费者办理预付消费卡后,就与商家形成了合同关系。如果没有特别的约定春节等节假日期间不能用预付消费卡,商家的行为就涉嫌合同违约,消费者可以拨打12315电话投诉。

“双11”快乐“剁手”有妙招

消费提醒:一是选择经营规模较大、访问量较大、信誉度较高的购物网站,谨慎对待未经认证或非正常弹出的网站链接,避免误入“钓鱼”网站。
二是理性对待促销及广告宣传,避免冲动消费。
三是下单前一定要了解清楚促销活动的细则,并注意留存促销活动的截图和商家作出承诺的截图资料。
四是“双11”前后商品交易数量激增,快递服务难免出现延迟,尽量不要购买急需商品、生鲜制品等。
五是尽量选择第三方支付平台付款或者货到付款。
六是交易过程中要注意收集记录和保存好相关网络购物证据。

出品: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编辑:徐梅
来源:国家工商行政总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局
内蒙古自治区消费者协会

Copyright © 2000-2015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一页 下一页
01007023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