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50年经济的长足发展


  一、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l947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内蒙古历史发展新的里程碑。在全国解放战争还在激烈进行的过程中,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时仅管辖5个盟30个旗1个县3个市的解放区;另由绥蒙政府控制着绥东、绥南部分解放区。1947年底和l948年初,在解放区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在牧区半农半牧区进行了民主改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正在进行解放战争,还没有可能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l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内蒙古自治区的历史开始了社会主义的新纪元。在建国头3年恢复国民经济时期,在新解放区首先开展民主建政、整编改造起义部队、镇压反革命、减租反霸、禁烟戒毒、禁娼禁赌以及进行农村土地改革、牧区半农半牧区民主改革、城市民主改革和“三反”、“五反”等一系列社会改革运动,为恢复经济创造了相应的社会环境;同时大力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加强民族团结,充分调动蒙汉各族人民发展经济的积极因素,形成了恢复、发展经济的强大力量。
    在全区范围内,没收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归国家所有,建立、发展、壮大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建立和发展合作社经济,对私人工商业进行了合理的调整;实行统一财政经济体制,稳定市场物价,以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大力发展商业,加强民族贸易,打击投机商人,改变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不等价交换。政府掌握了银行、大宗贸易、林业、渔业、矿业等国民经济的重要环节,创办了粮食、畜产、百货三大地方国营商业公司,开展了群众之间和城镇、农村、牧区之间的物资交流,以商业先行带动经济活动。1952年国营商业和合作社的零售额达1.67亿元,比l947年增长82.5倍,国营商业占商业批发总额的70.2%,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实行奖励、扶助农牧业生产的各项政策,l950年至l952年发放农业贷款3 097万元,为贫苦农民增添了耕畜2万多头、农具l3万多件、种子4 000多万斤。l949年至l952年发放牧业贷款270万元,给无牲畜牧民解决了基本生产资料牲畜;同时采取了各种减税免税等轻税政策。兴修水利使农业大受其益。l950年东部区有240余万民工和人民解放军修筑辽河堤坝l 000余公里,西部地区军民修筑黄河北岸防洪堤260多公里,保护耕地60多万亩。l952年修成黄河黄杨闸水利工程,灌溉农田l20万亩;水浇地从l946年的420万亩增加到l952年的630万亩。采取了防治疫病、防止风雪灾害和扑灭狼患等措施,为畜牧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土地改革和民主改革之后,在农牧民中实行“组织起来,发展生产”的方针,提倡互助合作。到l952年底,参加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组织的农户占总农户的5l.22%,参加牧业生产互助合作组织的牧户占总牧户的6.89%。内蒙古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在“保护发展工业,供应军需民用”的方针下,对原有工业进行了整顿和恢复,到l952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l.6l亿元,比l947年增长了两倍。在后半个世纪之初,内蒙古自治区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同步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从l953年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其基本任务是,大力发展以互助合作为中心的农牧业生产,支持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大力支援国家的重点建设,特别是包头工业基地建设;有计划地积极发展地方工业、林业、运输、邮电、商业、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积极稳步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不断增长社会主义经济成份的比重,完满实现国家计划,为改变自治区经济文化的落后面貌奠定初步的基础。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稳、宽、长”的方针指导下,对畜牧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在健康地发展。同时,大力进行了经济建设。工业建设紧密配合国家和自治区的经济建设计划,从促进农牧业生产的发展与改造出发,除加强对原有厂矿的领导并改善其生产经营外,着重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足以改变自治区面貌的工业(如屠宰、皮革、牛乳等联合工厂,农具制造厂,盐碱化学工厂等),使自治区落后的经济状况逐步改观。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l56个重点项目中内蒙古就有5项,在964个限额以上工程中内蒙古也占有相当的比重。5年中工业总投资4.76亿元,包头钢铁工业基地、大兴安岭森林采伐基地、集(宁)二(连)铁路、包(头)兰(州)铁路、包头的两个大型机械厂和两座热电厂、集宁和海拉尔的两个肉类联合加工厂等,都是这一时期的大型工业建设项目,其他工业项目特别是民族工业迅速发展。l957年工业总产值达6.33亿元,比l952年增长2.93倍,自治区的工业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合作化的同时,在农业区实行因地制宜,农牧结合;在半农半牧区实行以牧为主,照顾农业,保护牧场,禁止开荒;在牧业区则实行以牧为主等发展生产的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使农牧业生产迅速发展。l956年粮食总产量达到93.l亿斤,比l952年增长33.6%;l956年大小牲畜头数达到2 467万头(只),比l952年增长54.8%,农牧业经济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三、国民经济在曲折中发展
    从l958年开始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内蒙古的经济建设同全国一样,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以后,当“左”倾思想的产物--全国性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并迅速蔓延,共产风、浮夸风席卷而来,加之严重自然灾害的侵袭,内蒙古的经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
    内蒙古从l958年到l960年的经济建设,尽管遭受了严重挫折,但是仍然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主要原因是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对于当时盛行的“左”的作法采取了审慎稳妥的态度,同时始终把抓生产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由于实行水、肥、土、种、密、保、工、管等8项农业增产措施,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年均生产粮食425万吨,比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平均增产l4.3%。在牧区由于采取更加稳妥的办法,牧业得以持续、稳定、全面的发展,l960年大小牲畜达到3 044.6万头(只),年均递增l0.3%,比l956年的2 467万头(只)增长577.6万头(只)。工业基本建设投资23.9亿元,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6.62倍;包头钢铁工业基地一系列建设项目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l号高炉和l号平炉相继投产;大兴安岭森林工业基地建设步伐加快,l960年生产木材440万立方米,是l957年的2.36倍;采煤、机械、炼铝、毛纺、棉纺、制糖、林产加工、化工、建材等都有现代化大中型企业建成投产;包兰铁路提前建成通车,铁路、公路与l957年相比,分别增长了8l8公里和8 111公里。但是,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导致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对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生态平衡的破坏的后果是严重的。同时积累与消费比例失调,国民经济收入中积累比重从l957年的31.3%上升到l960年的56.2%;工农业比例失调,3年中工业投资占69.9%,农业投资占7%,投资比例是10:1,l960年与l957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3.32倍,农业总产值仅增长了0.3l倍,农业产值的比例由3.6:6.4改变为6.5:3.5,正好颠倒了位置,而且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由3:1变为l.67:l,粮食购进仅增长47.2%,而粮食供应人口增加了近l倍,从而造成城乡粮食供应困难。此外,工业内部比例失调,重工业投资占94%左右,而轻工业不到6%,投资比例是l6:l,这不仅影响人民的生活,而且从结构上制约了工业的经济效益。由此而引发了购买力与商品可供量之间的失衡。这就是人们熟悉的当时市场失调情景的原由。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造成了3年经济困难。从l960年到l962年,全区社会总产值下降40.9%,工农业总产值下降43.7%,国民收入减少3l.5%,地方财政收入减少62.6%。自治区的经济到了十分困难的地步。
    这一时期出现的经济困难是全国性的、全局性的。l960年中共中央确定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内蒙古自治区从l960年底开始对国民经济大力进行了调整,其主要措施是:大力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大力发展畜牧业;压缩基本建设规模,精减职工和城镇人口;缩短重工业战线;加强轻工业,恢复和发展手工业。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努力,自治区的国民经济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从l963年开始,继续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用3年的时间,使自治区的经济得到了成功的恢复与较大的发展。l965年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分别达到59.6亿元和29.68亿元,分别比l962年增长56.5%和5l.2%。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3.56亿元,比l962年增长42%,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6l.3%,农业总产值增长22.8%。畜牧业生产连续稳定全面发展,l965年牲畜总头数达到4 l76.2万头(只),比l962年增长27.9%。随着工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城乡物资交流日益活跃,市场供应明显好转,人民生活普遍改善;商业战线呈现购销两旺的景象,文教卫生事业蓬勃发展。自治区国民经济这种发展势头一直持续到“文化大革命”开始。
  四、“文化大革命”对国民经济的破坏
    内蒙古是遭受“文化大革命”破坏的重灾区,是与北京同时最先受到冲击的地区。从l966年5月到l969年5月的3年时间里,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在内蒙古制造了所谓“乌兰夫反党叛国集团案”、“内蒙古二月逆流案”、“新内人党案”3大冤假错案,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大量冤假错案,给内蒙古在政治思想上造成了极大的混乱。政治上的大动乱造成经济上的大衰落,一方面把历来形成的许多正确的经济政策措施,当作修正主义批判否定,一方面大批干部和群众以各种莫须有的罪名受到批判、斗争甚至迫害,同时大动乱严重地破坏了经济建设秩序,从而使内蒙古的经济建设经历了“两起三落”的曲折发展过程。
从l966年到l969年是大动乱和制造冤假错案的主要时期,也是自治区国民经济遭受破坏最严重的时期。农牧业生产全面减产,工业生产产量质量以及劳动生产率全面下降,企业普遍出现亏损。l969年社会总产值为55.11亿元,国民收入26.97亿元,分别比l966年下降l5.5%和l9.4%;工农业总产值下降l2%,粮食减产l7.6%,大小牲畜减少到3 544.8万头(只),减少4.6%,钢产量下降50.7%,原煤产量下降22.l%,发电量下降6.5%,木材产量下降3l.2%;基本建设投资下降40.5%,地方财政收入减少42.9%,退到了l955年的水平。这种综合性的大倒退给内蒙古的经济发展造成了长期难以挽回的影响。
    l969年以后,根据中共中央“备战、备荒、为人民” 的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内蒙古党委部署了经济建设工作。l97l年9月,内蒙古党委和革委会制定了《关于当前农村牧区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人民公社坚持“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农村实行农牧林结合、多种经营的方针;牧区实行“以牧为主,农牧林结合,因地制宜,全面发展”的方针;确认社员经营自留地、自留畜、自留树和家庭副业是长期的政策,并对非生产性开支和劳动报酬、计工办法等问题做了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一些重新出现的“左”的错误,有利于减轻“文化大革命”对自然生态和社会生产力的破坏。同时,开展了以水利为中心的农田和草牧场基本建设,提高农牧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为此发展小农具、小钢铁、小煤炭、小化肥、小水泥等“五小”企业和社队企业;钢铁、煤炭、电力、森林、建材、化工、造纸、制糖等工业也得到了充实。
    但是,l974年初,“四人帮”又发动了“批林批孔”运动,内蒙古的局势再次动荡起来,经济建设又受到破坏,工业受到的损失最为严重。这一年工业总产值比上一年减少了9.1%,倒退了3年,国有企业劳动生产率下降了l5.2%。l975年l月,全国人大四届一次会议重申了本世纪末中国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会后由邓小平主持,开始对许多方面的工作进行全面整顿。自治区从铁路运输开始,对钢铁工业以及农牧业、商业、文教、科技等各个领域进行了整顿,国民经济普遍呈现回升的好势头,农牧业获得全面好收成,工业增长幅度更大,市场状况有所好转。但是,又发动了所谓“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左”倾错误抬头,政局再度混乱。自治区国民经济刚刚出现的好转势头又遭阻滞,经济状况陷入最困难的境地。
    总之,“文化大革命”中自治区的经济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是所造成的破坏是全局性的,是极其严重的。其主要表现是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调;经济效益全面下降;人民的生活质量下降。这一切给以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遗留下了严重的困难。
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内蒙古的经济
    l97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10年的社会动乱,特别是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实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伟大转变以后,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在20年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内蒙古的社会变革极其深刻,经济改革日渐深入。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内蒙古的民族特点、地区特点以及区情实际出发,经过周密细致的调查研究,制定了自治区“林牧为主,多种经营”的经济建设方针,并在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中,进行了农村、牧区、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思路,先后提出“两带一区”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战略”以及实施“两个转变”,实现“两个提高”。这些从实践中提出来的发展思路和一系列有效措施的实施,经过发展国民经济的“六五”、“七五”、“八五”、“九五”4个五年计划,使内蒙古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
    在人类历史上伟大的20世纪即将结束之际,内蒙古以辉煌的建设成就展现百年英姿,并将以豪迈的步伐跨入新世纪。l999年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就,就足以说明这个事实。
    这一年,自治区的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l 270.94亿元,比上年增长7.7%;市场物价开始回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由上年下降0.7%回升为下降0.2%,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2.3%;财政收支状况继续改善,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l43.75亿元,比上年增长9.5%;劳动就业力度加大,年末全区从业人员l 056.68万人,比上年末增长6.38万人。农林牧渔业生产稳定增长,其增加值为33l.24亿元,比上年增长1%;种植业取得较好收成,粮食总产量l 428.47万吨,比上年增长9.3%,尽管遭受了大面积旱灾,但仍然是历史上第3个高产年;林业稳步发展,造林53.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1.7%,抚育幼林4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2%;畜牧业再获丰收,牲畜总增2 608.67万头(只),比上年增加l09.35万头(只),增长4.4%,随着畜牧业“双增双提”和“北繁南育”发展战略及种畜工程的稳步实施,牲畜质量进一步提高,草原生态条件有所改善;渔业生产保持增长,水产品产量6.86万吨,比上年增长l0.5%。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全区有56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自治区7户大型企业集团有6户开始实施新的改制方案;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工业增加值442.27亿元,比上年增长l0.4%,产品结构继续得到调整,工业生产产销衔接较好,工业经济效益有所好转,建筑业平稳发展。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3亿元,比上年增长9.5%;投资结构明显改善,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成就。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保持较快发展,产业增加值117.43亿元,比上年增长l0.5%。市场销售平稳增长,稳中趋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7.38亿元,比上年增长9.2%。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增长,进出口总额l6.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l6%,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进一步扩大,旅游业取得新进展。金融运行相对平稳,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l 092.37亿元,比年初增加l46.92亿元,增长l5.5%;保险事业加快发展,保险费收入l8.l8亿元,比上年增长4.5%。
    在自治区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以及环境保护等各项事业,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稳步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欣欣向荣的内蒙古,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将以矫健的步伐跨入人类历史上更加美好的21世纪。

(郝维民 阿 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