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 族 风 采
蒙古族 达斡尔族
鄂温克族 鄂伦春族
== 鄂 伦 春 族 ==
族称演变 语言文字
民族服饰 饮食习惯
居住环境 婚丧嫁娶
交通工具 礼仪节庆
文学艺术 民族斗争史
教育文化 崭新的面貌
  文 学 艺 术

   在鄂伦春族中,流传着大量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有神话、传说、故事、童话、笑话、寓言、谚语、歌曲、舞蹈、绘画、雕刻和桦皮艺术等,还有具有英雄史诗性质的“摩苏昆”。
   鄂伦春族的文学艺术作品没有历史记载可寻,是口传心授代代相承的。对于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来说,这些传说、故事是民族历史世代传承的载体,也只有通过这些神话、传说,才能了解发掘鄂伦春族远古的社会面貌。如关于人类起源、民族起源神话《恩都如创造了鄂伦春人》 、《大水的故事》;关于民族来源和迁徒的传说《魏加格达汗和孟沙雅拉》;有关于民族英雄的传说《毛考代汗的传说》、《喜勒特很》:有反映生活环境、自然资源的传说《嘎仙洞和齐奇岭的传说》、《多布库尔河的传说》、《雪兔和黑熊的故事》、《猴头蘑的传说》,以及关于宗教信仰和萨满的传说,如《尼顺萨满》。在鄂伦春人的传说故事中,还有许多反映鄂伦春人保卫边疆,抗击沙俄侵略的故事如《茨尔滨莫日根》,也有反映对清代战火连年,鄂伦春官兵东征西讨经年不归的生活的厌倦,以及官商欺诈猎民的故事,如《莫拉罕宝寻父》、《猎人和谙达》等。鄂伦春人的笑话、童话、谚语、谜语很多,有的令人捧腹不已,有的耐人寻味。它们大都来源于狩猎生活,包含着鄂伦春人对人生哲理的总结。
   “摩苏昆”是一种内容十分丰富的说唱艺术,“含有悲伤地述说或喃喃自述苦情的意思,多讲唱'莫日根'英雄故事和自己苦难的身世”。“摩苏昆”来源于生活,同时它的产生与宗教有密切的联系,萨满不仅是专门从事宗教活动的巫师,而且也是能歌善舞、会说能讲的表演艺术家,“萨满大多数本身就是讲唱文学的创作者、传播音和继承者”。“摩苏昆”是说唱结合的表演形式,曲调不固定,由说唱者自由发挥。故事有长有短,长的要讲上几天其至十几天,故事人物鲜明。语言生动,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英雄格帕欠》唱词达1900行,十万余字,运用比喻、夸张、排比、借代等多种修辞方法,生动地描述了格帕欠同恶魔斗争的故事,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罕见的宏大史诗。
   鄂伦春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用歌声和舞蹈来抒发感情。鄂伦春民歌常常即兴填词演唱,只 有非常优美的传统民歌有比较固定的歌词和曲调。民歌的传统形式主要有“赞达仁”、“鲁日给嫩”和萨满调等。“赞达仁”多指山体民歌,包括各类小调,具有旋律高亢刚健、悠扬跌宏的特点。“鲁日给嫩”是民间集体舞蹈的伴舞曲调,典型的是《鄂呼兰、德呼兰》。萨满调是萨满在请神、跳神以及进行其他宗教祭把活动时的曲调,兼有说唱、舞蹈的特点,曲调神秘、粗犷、阴沉。民歌歌词大量反映的是鄂伦春族的游猎生活和婚姻爱情,除此之外,还有在劝酒、定亲、出嫁、祭礼等场合唱的仪式歌。
   鄂伦春人的舞蹈节奏性很强,最常跳的“依和嫩”和“鲁日给嫩”是集体舞蹈。在欢乐的节日里,在燃起的簧火旁,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人手拉手围成圈,一人领唱,众人附和,伴随着热烈欢快的曲调,愉快地边舞边唱。“红普嫩”(采红果舞)和“黑熊舞”等舞蹈是模仿采集野果和野生动物创作出来的反映鄂伦春人的劳动生活的舞蹈。
   鄂伦春族的民间艺术品主要是皮制品和桦皮制品。皮制品在服饰中已作过介绍。鄂伦春人的生活离不开桦树皮,“冠履、器皿、庐帐、舟渡,皆以桦皮为之”。农历六七月的桦树皮容易剥取,将剥来的桦皮削去硬皮和凹凸不平的部分,蒸煮后制成碗、盆、桶、箱等生活用品,这些器皿的顶部及四周经常雕刻着美丽的花纹,如用做陪嫁的桦皮箱上雕刻着“南绰罗花”,象征女婿有了南绰罗花再也不会孤单,可以同姑娘白头偕老。

 
| 新华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XINHUA NEWS AG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