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区概况
地形地貌
自然资源
基础设施
经济发展
旅游观光
科教文卫
民俗风情
历史文化
知名企业
乡镇导航

民间艺术


  蒙古族音乐

  以蒙语编词,用普通乐器三弦、四胡、笛子等合奏歌之。歌时用拍板及落子以为节奏,音调激昂,别具一种风格。 佛事活动一般都伴以乐器,形成独特的宗教音乐。

  地方戏曲--小班儿(二人台)

  小班儿是由蒙古曲儿与大秧歌的跑场子动作揉合起来进行表演的戏曲。形成于清末,因其仅有生旦二角表演,也称"二人台"。 二人台有西路调、东路调之分,土默特地区的二人台属西路调,著名的二人台剧目有:《打金钱》、《走西口》、《打樱桃》、《挂红灯》等。著名的二人台牌子曲有:《乌苓花》、《巴音杭盖》、《虞美人》等。

  民间绘画

  蒙古族民间绘画图案多画在各种物件上,如帐幕、家具、马具 、餐具及各种建筑上,图案有水纹、山纹、火纹或各种云头图案以及各种动物图案,以及"窑"、"寿"、"梅"、"蝙蝠"、"佛手"等吉祥图案和牡丹、莲花纹样。 汉族民间绘画 有壁画(包括公案画、炕围画)、布画、纸画、镜画、年画、棺木画等,内容有山水花鸟、神话、历史人物及故事、吉祥物等等。民间妇女所绘多为花鸟虫鱼及用作刺绣之花样子。其余多为老虎、雄鸡等辟邪图。

  民间剪纸

  民间的剪纸内容很多,主要为花卉草木、鸟兽鱼虫、人物故事等,所剪的图案,名目也很多,如"富贵牡丹"、"鸳鸯戏莲"、"家雀吵菊"、"喜鹊登梅"等。也剪字,如"寿"、"福"、"吉"、"祥"等。

  民间泥塑

  民间泥塑大致分为泥塑、雕塑两种。 泥塑为匠人用模具铸成。多为不倒翁、大阿福、泥娃娃、公鸡、老虎等。 雕塑主要用于庙宇祠堂。如观音、关帝等。

  民间社火

  民间文艺活动内容极丰富,有九曲、焰火、高跷、车灯、旱船、狮子、大头梆梆、晃(独龙杠)、秧气(各种滑稽人 物)、抬阁、脑阁等文社火。各种拳术及刀、枪、剑、棍器械表演等武社火。社火都有鼓、大锣、小锣、大镲、小镲等打击乐器伴奏,为群众所喜爱。

  高跷在土默特地区是极为普遍的娱乐形式,表演者化妆成各种戏剧故事人物,以锣鼓伴奏,结队而出,这舞边行。遇庙拜神,遇场舞场。每到一处舞毕还唱小曲,诸如《十二英雄》、《绣荷包》、《出归化》之类。唱时围成圆圈(圈内有一、二人指挥),互相扶持,双脚缓踏,或齐唱,或一人领唱,众声和歌。

  抬阁是一各古老的娱乐形式,底座是大木盘,盘中央一根铁柱高约三米,顶端分为数枝,每枝绑一个人物,组成一出戏或一个故事,其化妆与戏剧无异。盘中放沙袋,八个壮汉来抬,在锣鼓伴奏下,穿街而行。由于每架戏剧人物各有不同的彩带、山水、花卉作装饰,整体看起来似仙人在空中楼阁内舞蹈。
"脑阁"是"抬阁"的演进和简化,变"抬"为"脑"。把一根铁架绑在人的背后,架上一个或两个孩子(《白蛇传》、《天河配》为三个孩子),化妆亦如抬阁,脑脑阁者踏着鼓点扭动,上边的戏剧人物翩翩舞动,人物不同,面貌各异,亦颇能吸引观众。毕克齐有三班脑阁:观音庙巷一班、南巷廊一班、蜡铺巷一班。脑阁每年元宵节都演出。

  此外,传统的民间体育有跑马、摔跤、跳牛犊、射箭、拨公道、踢毛毽、打秋千、打抬、打花棍、打岗、围虎、跳绳、捉迷藏等。土默特地区的武术也有悠久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