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包头市公安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先后推出78项便民服务、优化营商环境举措,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包头市公安局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及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两项重点工作要求,联合中央、自治区、包头市等多家媒体,共同开展了包头市公安局首届十佳惠民工作评选活动。
为了解民意、倾听民声,包头市公安局积极推出惠民新举措——“警民恳谈会”,并以此为依托先后推出多项补充项目。
近年来,电信网络违法犯罪逐步呈现高发态势,包头市公安局按照“源头防控”的引导思路,通过“充分动员、广布阵地、精准宣传”三条宣传主线,不断推进布防电信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层层防线。
白云区公安分局以扎根基层33年,具有丰富调解经验的老民警王公平的实践经验为基础,探索形成了“政法主导、公安主力、司法辅助、法院参与”的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创立“点菜式提需求、订单式供服务”调解工作新模式,并借此打造“公平创新工作室”,实体化运转解决群众矛盾纠纷,取得良好效果。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很多社会治理问题慢慢显现,面对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按照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理念、新要求,包头市公安局交管支队九原大队结合基层工作实际,推出“微警务”1+X(警务区网格化民警数)+N(联动的各职能部门)模式,全力解决困扰群众日常生活的突出问题。
结合自身辖区大、学校多、辖区固定居住人员少、案件数少的特点,知行路派出所将便民服务置于公安基层工作的突出位置,创新推出“集约化办理”“三小工程”等便民为民举措,全力打造新型服务型派出所。
2020年8月底,自由路派出所建立社区警务队,构建以“接警、处置、回访、记录”为一体的社区警务工作新模式。
绿色通道,作为包头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曾经便民服务的重要补充,为很多急需去国外留学、求医、治丧等特殊情况的办证群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020年,包头市交管支队以“全地 全时 全服务”为目标,通过改革创新、简政放权、科技赋能,推出系列车驾管惠民服务举措,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服务体验。
有一所学校,没有围墙、没有门槛、不收学费,主动上门教学,教会了群众什么是安全,如何健康平安的生活。这就是包头市公安局教育培训支队2020年推出的市民警校。
为了更好地制止电信诈骗的犯罪行为对群众的侵害,保护好群众的钱袋子,包头市公安局情指中心将电信诈骗预警和止付工作前置,实行24小时接警、预警、拦截、止付工作。
固阳县公安局按照“警务工作前移、信息触角延伸、服务距离贴近、群防工作深入、缓解警力不足”的思路,在全县广大农村推进“一村一辅警”工作,切实实现了“一村一辅警”的全覆盖。
收治中心以“亲情”为主线,营造和谐收治氛围,通过“7x24小时会见”“戒毒家属学校”“四方联动”三把金钥匙,让亲情成为戒毒治疗中的强大力量。
包头市东河区公安分局看守所以挖掘自身潜力为基础,以科技信息化手段为依托,推行系列便民惠民举措,切实将公安惠民意识覆盖至公安工作每一个角落。
包头公安深入践行网上群众路线,主动适应网络时代的新形势新任务,推出包头“24小时警局”警民互动平台,用新思路、新举措擦亮了警务服务新品牌。
包头市公安局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把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治本之策,认真践行群众路线。
以便民服务、创新服务、快捷服务、规范服务“四个服务”为基础,包头市公安局通过全面研讨、不断探索、科学规划、全面落实,逐渐形成具有包头典型特色的公安服务新模式。
包头市公安局聚焦简政放权这一核心、紧扣互联网服务能力提升这一关键,秉持“让群众少跑路、让数据多跑腿”工作理念,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突出“项目全覆盖、用户体验优、内容填充实”三个维度,推动“指尖网办”成为公安服务新常态,全力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
包头市发生的车辆交通事故中,财产损失事故占到总体事故的75%左右,传统事故处理模式当事人需要从报警、报险、到交警队制作事故认定书、再到保险公司提交证据的流程,不仅需要占用大量精力和时间,还增加了群众多趟次出行。现在处理轻微交通事故,群众只需打开包头交警APP,从中找到“远程定则”视频拍摄模块,打开之后绕事故现场拍摄一周并上传后,即可开车驶离等待后续处理结果。
2020年以来,包头交管支队122接处警跟踪回访工作不断深入,警情回访数量超过10570件次,警情回访满意率提升至98%以上。